待封賞完潘越洋后,他便再次扭頭望向眾人,一陣凝眉沉思。雖然這次的事件是屬于范圍性的大規(guī)模突發(fā)情況,哪怕普通士兵可以免于責(zé)難,可眼前的這些將領(lǐng)們卻并不能就這么輕易饒恕,不了了之。
畢竟若這次輕易饒恕大家的話,那非但起不到任何的正面作用,反倒還會助長所有人的囂張氣焰,到時候會讓大家產(chǎn)生法不責(zé)眾的心理,那以后若是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所有人便會想方設(shè)法的拉更多人下水,從而達到讓自己逃脫責(zé)難的結(jié)果。
若長此以往發(fā)展下去的話,那軍隊系統(tǒng)就徹底亂套了,畢竟軍隊這種地方需要的不是公理,也不是仁慈,更不是所謂的道德,在這里,唯一需要的就是絕對的服從跟鋼鐵一般的意志,同時還有一往無前的決心與誓死不屈的斗志。
隨后,又聽他不由得輕哼了一聲,聲音中稍顯落寞的吩咐道“今日之事雖屬底層士兵妄為所致,卻也是我等這些高層將領(lǐng)曲傳軍令所導(dǎo),非但諸君責(zé)無旁貸,就連本王亦不能免責(zé)。
傳鎮(zhèn)海王令,自今日起,五日之內(nèi),我軍上下攜縞素酬,緬懷此次港口中罹難的百姓,為枉死之冤魂祈禱。另外,還需邀請得道高僧給此次亡故百姓超度往生,愿逝者早日安息,永登極樂。
盡管此舉并不能徹底掩蓋我軍之惡行,可我等也只能如此聊表我海濱國海軍之歉意了,同時也為枉死百姓盡最后一份心意。
最后,在此地修建紀念宗祠,供奉所有罹難百姓。屆時本王將親率全軍大小諸將一同前往,悼念此地冤魂”!
堂下眾將聽后,盡皆仰梁竊嘆,無奈拱手領(lǐng)命。
緊接著,又見他話風(fēng)一轉(zhuǎn),大義稟然道“盡管此次事件當屬無心之失,可總歸來說還是我軍貪念所致,如此惡行凄凄,罪行累累之舉,我軍亦有不可推卸之責(zé)任,倘若此事不懲,又豈能揚我海濱大軍之正道天威?豈非陷我大軍于不仁不義之境地?
現(xiàn)本王裁決如下,全軍上下,從大隊長起直到統(tǒng)帥,每人罰俸三月,罪行嚴重者,處以軍鞭二十,罰俸半年。
既然本王身為三軍首腦,此事亦應(yīng)承擔主要責(zé)任,本王愿自掏紋銀十萬兩,連同軍中各級將領(lǐng)罰俸,一并補貼港口百姓,且對受到迫害的百姓加以豐厚補償,以做慰籍民心。
而今日之事也全當一個警醒訓(xùn)誡,望眾將謹記今日之過,嚴恪己身,時刻提醒自己不可再犯。若有下次,本王絕不輕饒。而今日之事便到此為止,眾將休要再故事重提”!
盡管他也不想處罰眾將,同時也想將此事簡而化之,當然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往外掏錢啊??伤睦锿瑯右裁靼?,既然這件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總要有人站出來主動承擔責(zé)任的,而眼前這些將領(lǐng)們既然能拿比普通士兵更加豐厚的福利待遇,那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自然也要承擔更多的責(zé)任,至于王自己當然是難辭其咎了。
正所謂“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便是如此。
因為掌兵之人并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宜過度仁慈。如果當嚴不嚴,當治不治,遇到事情的時候心慈手軟,姑息遷就,那就會使命令失之于寬,人心放縱,到最后就會演變成命不能使,嚴不能令,令不得治,軍心徹底淪喪,所以過度仁慈就不能掌兵。
眼下眾人聽后,雖然心中郁悶無比,卻也說不出什么來,盡管罰錢這件事任誰都不會喜歡,可畢竟自己都已經(jīng)掏了十萬兩了,他們這些人也沒什么好說的。
正當眾人黯然神傷之際,只見門外一名傳令兵滿臉興奮的匆匆跑來,同時還高聲呼喊道“大捷,大捷!我軍大捷”!
說老實話,他當下還沒反應(yīng)過來這大捷指的什么,神色也是為之一愣,畢竟剛剛經(jīng)歷了港口的風(fēng)波,他此時滿腦子都是應(yīng)當如何安撫此地百姓,畢竟他的雄心壯志可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海濱國,而自己將來劍指周國后,那民心就是自己最鋒利的武器。
而堂下眾將因為依然沉寂在罰款的傷悲里,所以一時之間倒沒人想起來劉曉宇此時正在前線拼殺這件事。待傳令兵進入廳中之際,他才瞬間回過神來,雙眼一亮,微笑問道“何事報捷???著汝速速報來”?
緊接著,只見傳令兵立刻單膝跪地拱手道“啟稟王爺,我軍劉曉宇部隊此時已經(jīng)成功拿下敵軍港口,如今的敵軍港口內(nèi)已經(jīng)完全被我軍控制。此戰(zhàn)我軍共殲敵三萬多人,俘虜敵軍五萬多人。而我軍前前后后共計損失兩萬多人。這敵軍港口應(yīng)當如何處置,還請王爺示下”。
聽對方匯報后,非但是他自己,就連堂下諸將都一掃之前的陰霾,臉上紛紛露出三分笑顏,畢竟勝利的消息總是會在最低谷的時候振奮人心,就如同興奮劑一般,給人一劑強心針。
緊接著,就見他微笑點頭,朗聲笑道“很好,劉曉宇不愧是我軍棟梁之才,也終不負我軍之威名,盡管之前偶有失策,可其能夠知恥而后勇,先抑后揚,此舉實屬難能可貴。立刻傳令,將敵軍港口內(nèi)金銀物資全部收攏,裝船運回國內(nèi)”。
正待傳令兵剛要退下之際,他卻突然反應(yīng)了過來,又趕忙叫住對方,重新吩咐道“是將敵軍港口內(nèi)堆積的物資和倉庫之中的金銀之物盡取。我軍上下不得擅自拿取百姓一分一毫,更不許以任何形式欺辱,殘殺,劫掠百姓,違令者斬”!
對方聽后,盡管滿臉疑惑,不明白為何他要吩咐的如此詳細,可卻并未多言,只是再次一拱手,領(lǐng)命退去。
而他心中卻有些無可奈何,暗自搖頭,畢竟自己剛才差點又傳錯了命令,而這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一時之間還真改不過來。
之前在海濱國內(nèi)作戰(zhàn)的時候,因為大家同屬海濱國人,所以自己完全不用擔心官兵殘殺百姓的問題,畢竟大家同屬一個國家,而這些士兵也是人,自然也不忍對自己國家的同胞趕盡殺絕,可如今卻身在國外作戰(zhàn),那這個問題就需要多加注意了,畢竟人類在失去了道德束縛后,那就會變成野獸,就別說當前世界了,就拿他之前世界那些曾經(jīng)的侵略戰(zhàn)爭來說吧,但凡一個國家的士兵到了他國的土地上,幾乎鮮有不燒殺搶掠的。
至于己方之前在北洲和車國作戰(zhàn)之際,他其實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當時大部分都是陸軍作戰(zhàn),而海濱國陸軍是沒有統(tǒng)帥的,他自己就算是領(lǐng)袖兼任統(tǒng)帥了,所以士兵們對于他的威懾力更加的畏懼,自然就不會明目張膽的為非作歹。
可在眼下這海軍部隊之中,他卻并不擔任統(tǒng)帥,所以士兵們對他的感覺大多也都是敬仰加崇拜而已,并不會感到過多的畏懼,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會導(dǎo)致士兵們肆無忌憚。
不過真要嚴格說起來的話,其實這也是康總元的個人性格問題,因為統(tǒng)帥的性格,有時候可是會直接影響到底層士兵做事風(fēng)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