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二人前后腳來到幾棵松柏樹前,卻見此處前方是一處斷崖,而斷崖邊上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墳頭,也沒有任何代表身份的石碑或是墓志銘。
眼見此處景象,他心中卻充滿了疑惑,滿臉不解的問道“這是你父親的墳墓么?為何連個墓碑都沒有呢”?
對方先是將墳墓周圍的雜草枯枝清理了一下,又緩緩點上香燭后,才開口說道“這也是家父生前的意思。家父臨終前曾經(jīng)仰天言誓,在他死后,不回祖國不留名,不歸故土不立碑。而家父的臨終遺愿在下身為人子卻無法達成,實屬不孝至極,只盼有朝一日能夠重歸故土,將家父安葬于祖宗墳塋前,讓家父之靈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聽對方講述其父親生前壯志,他心中不免陣陣惋懷,手中燃起清香一束,低頭哀悼,紀念這位血與火中磨練出的戰(zhàn)斗英雄,回憶他的英勇事跡。哀悼片刻后,又聽他緩緩頌道
“在這與世隔絕的孤島之上,英雄之軀雖故,英雄之魂永駐。曾經(jīng)戰(zhàn)火的洗禮,鑄就了無盡的傳奇,而勇氣與犧牲,卻是永恒的徽記,眼前這青山綠水就是英雄的徽章,而面前的碧海藍天就是英雄的豐碑,其中書寫著不朽的傳奇與輝煌的人生。此地雖然人跡罕至,卻埋葬了一位真正的偉人。
他的名號,曾是戰(zhàn)場上的雷鳴,百姓心中的輝光,敵人口中的殺神,士兵眼中的風向標。曾在無數(shù)的黑暗與絕望中,他點亮希望之火,燃起勝利之光,用血肉之軀,捍衛(wèi)了家園的尊嚴與萬民的信仰。
他的劍,已化為和平的鴿翼。他的盾,守護著后世的安寧。而他的魂,卻是永垂不朽的正義之光。盡管生命已逝,但其偉大的精神永存,英名永續(xù),在每一個黎明與黃昏,被人永世傳頌。不管風吹日曬,暴雨狂風,他永遠是百姓心中堅立挺拔的守護神。
風,輕輕吹過這片土地,似乎在低聲吟唱他的英勇事跡。雨,滋潤著萬物生長,就如同他給予我們的無盡庇護與希望。
雖然英雄氣短,可英雄的事跡卻應該被我輩永世銘記,萬世傳唱,歌頌千秋。盡管他的生命雖短,卻如夏日之花般絢爛繽紛。而他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追求和平與正義的路上,勇往直前,誓死不屈。
本王身為海濱國之支柱,對閣下之行,之心,之魂,之事跡,盡皆嘆服明于心,謹記止于行。而我等也必將承載將軍之遺志,創(chuàng)萬世之基業(yè),迎天下之輝煌,破四海,平八荒,定天下,傲蒼穹,救萬民于水火,還天下之太平。
將軍還請安息,你的英雄事跡必然傳唱天下,忠勇之名也必將永垂不朽。而你的墓志銘,是永恒的榮耀與光輝,你的傳說必將成為人類史上濃墨重彩的里程碑”。
感嘆至此,他卻是輕輕閉上眼,只留下心中那無窮盡的嘆息。
而那漢子此時卻已經(jīng)熱淚盈眶的匍匐在父親墳前,放聲哭泣道“爹!您看到了嗎,國家沒有忘記你,人民也永遠記得你。而今天王爺親至此地為你做賦題詞,爹你也終于可以安息了”!
二人一個低頭默哀,一個跪地痛哭。時間悄然而逝,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才緩緩抬起頭道“你父親周松林之豐功偉績,實屬我輩之楷模,而我海濱有此忠義之士,實屬國之幸,民之幸,天下之幸,萬世之幸。今日本王就提前做主,追封你父親為我海濱國榮譽海軍統(tǒng)帥,待之后返回國內(nèi),本王再奏稟陛下,追封你父親為海濱忠勇侯,享萬世殊榮。待我國海軍至此后,立刻將你父親靈柩遷回國內(nèi),讓你父親魂歸故土,并且用海軍最高規(guī)格禮節(jié)厚葬,以昭天下”。
“謝王爺成全,在下替家父謝王爺隆恩。而王爺厚恩更是我全家的恩人”。
“你不用感謝我,這些榮譽都是你父親應得的,畢竟國家虧欠你父親的實在太多了。對了~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姓何名望歸”。
而他則是聽得有些好奇,心想這家伙怎么跟他爹不同姓啊。隨后,繼續(xù)問道“你爹不是姓周嘛,莫非你是隨母姓”?
“不敢欺瞞王爺,我爹當年說了,我周家子孫但凡一日不歸國,那便無顏再用祖宗姓氏。所以家父便讓我暫時姓何,也讓我時時記掛自己身為海濱國人,哪怕身死,也是海濱國魂,若有朝一日有幸返回故土后,在下才能改回姓周”。
而對方的話也讓他聽得一陣搖頭,想不到這周松林的民族情結(jié)這么重,果然是個有氣節(jié)有堅持的人吶。
隨后,繼續(xù)說道“既然本王能夠來到此處,也已經(jīng)知曉你父親之事,那自然是要讓你父親榮歸故里的,而你們?nèi)乙搽S本王一同回去吧,畢竟人還是需要認祖歸宗的。我且問你,你愿不愿意追隨你爹當年的腳步,為國效力,為社稷盡忠,為天下萬民謀福祉,加入本王麾下”。
“我愿意!我從小便是以家父為偶像和目標的,而加入部隊馳騁疆場,重現(xiàn)當日家父榮光,亦是在下今生之所愿。我平常在家中閑來無事,經(jīng)常研習家父留下的兵法精髓和苦練武藝,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繼承家父衣缽,不辱門風”。
聽對方豪情壯志,這倒是讓他有些好奇了,原本他就是看在對方父親的面子上想要提拔對方一下而已,現(xiàn)在聽對方的意思好像對于兵法韜略還有所研究。不由得再次開口問道“那本王問你,用兵之道何為”?
對方認真思索了片刻后,才侃侃而談道“用兵之道在于無常,若是一味的墨守成規(guī),則是守成有余,進取不足。而在下對于陸地行軍知之甚少,因為家父留下的兵法大多都是海戰(zhàn)韜略”。
“原來如此,那好吧,那你就跟本王講講所謂的海軍之道吧”。
“所謂海軍之根本乃為團也,海上行軍講究兵聚成團則刃鋒,船橫豎掃破網(wǎng)魚,合而圍之天難遁,分而化之難覓蹤。
以己之優(yōu),破敵之劣,優(yōu)劣盡顯,護主為優(yōu)。以己之劣,破敵之優(yōu),以己優(yōu)擊敵主,敵主破,自潰之。
海軍者,技戰(zhàn)為優(yōu),謀戰(zhàn)次之,蠻戰(zhàn)怯之。主動出擊為上,坐以待斃為下,主動權(quán)在握則勝之無疑。
船為本,兵為輔,船兵二取其一則棄兵保船”。
而對方的這一番言論也確實讓他有些驚訝,眼見對方說的頭頭是道,將這海軍之理娓娓道來,他對于對方之前的話也更加相信了三分。雖然對方說的挺好,只不過這家伙到底懂不懂其中的意思那就不好說了,正所謂實踐才是檢驗成果的唯一標準,所以也只能在戰(zhàn)場上才能得見真章,畢竟紙上談兵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