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倘若那寧仙靈單純只是如此的話,那倒也并沒有什么不妥的,可不想就在她在當初離家之際,竟然還擅自潛入家族禁地,盜走了那至關重要魯班秘法,而這卻也是我寧家萬萬不能接受的,如今這么多年下來,我寧家也用盡了千方百計想要將魯班秘法重新奪回,可奈何南派寧家的勢力卻越來越大,我等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做大做強,卻無能為力,如此實屬令我等寧家后輩汗顏無地。
倘若只是如此,那倒是還不會令我寧家如坐針氈,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大約五十五年前,我寧家卻遭遇了一次史上最大的危機。
當時的周國朝廷正在大肆清掃各處的地方勢力,而我寧家作為工匠世家,自然也是首當其沖的,被逼無奈之下,我寧家只能暗中依附于虎神域旗下,才得以化險為夷,順利渡過生存危機。
唉~只可惜此舉當時看起來雖妙,可卻是后患無窮啊。并且當時的此舉卻也并非沒有代價的,而虎神域的要求就是我寧家必須交出神龍雙尖槍以做交換。
當時我寧家正值生死存亡之秋,無奈之下,也只得選擇斷臂求生,忍痛割愛的將神龍雙尖槍讓出,并且此舉也一直都是我寧家的奇恥大辱,而追回魯班秘法和神龍雙尖槍自然也是我寧家多年來堅持不懈的追求目標。
只不過這么如今這么多年下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卻是距離寶物越來越遙遠,而那虎神域和南派寧家的實力也早已遠遠的將我們甩在身后,我等望其項背亦不足也,哪還有實力從他們手中奪回家族傳承至寶呢。
正因如此,所以在下的請求就是希望王爺能夠助我寧家奪回兩樣傳家至寶,而我寧家作為報答,則是永遠臣服于王爺旗下,為王爺效犬馬之勞,永不反悔”!
聽對方講述完整故事后,他對于這寧家的歷史才算是大致了解了一些,盡管如此,可對于其中幾點還不是特別清楚。
“既然你們寧家已經(jīng)存在且傳承了上千年之久,并且總部又處于周國境內。至于本王嘛,說白了不過是海濱國內一個小小的王爺而已。說老實話,本王實在想不通你為何要來歸附于我,而你又如何能夠確定本王一定會助你達成心愿呢?畢竟周國跟虎神域的實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都是不容小覷的,哪怕是那冰雪國,卻也不是任由本王能夠輕易征服的。
咱們暫且放下他們的實力不提,哪怕本王真的有能力征服這些人,那又為何要為了你們小小一個寧家而得罪這些巨頭勢力呢?你能給予本王什么?亦或者能為我海濱國帶來什么?本王可不做那虧本買賣,畢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而我海濱國將士的生命也是彌足珍貴的”。
而對方倒是也不猶豫,依舊一臉坦然的朗聲道“不瞞王爺所說,早在多年前,我寧家就在準備尋找出路了,只可惜這么多年下來,卻從未碰上真正能夠依附的人或者勢力。
而上次文才兄給在下送來那些地龍鱗片委托在下打造盔甲之際,同時也給在下送來了一封密信,那信上是文才兄委托圣師給王爺卜算的結果。根據(jù)五谷先生卜算結果來看,王爺乃是龍祖降世,享五福星之庇,受三吉星籠罩,命中帶金龍,身側繞輝光,飛黃騰達自然順理成章,將來也必成就不朽之千秋偉業(yè)。
而我等對于王爺往昔功績過往自然也非常仰慕認同。盡管王爺此時還未徹底崛起,可將來也必定一飛沖天,所以在下愿意相信五谷先生的卜算,賭上這一次,助王爺一鳴驚人的同時,也助我寧家走出困境,輝煌萬世”。
而對方的話卻也讓他更為疑惑,不自覺的向著旁邊文才看去。
緊接著,就見文才抱歉拱手道“還請王爺見諒,昔日屬下曾與家?guī)熜輹环猓瑸榍笸鯛敋膺\之走向,而家?guī)熃?jīng)過卜算之后,最終卻得出一句話。天運之子,非世人可算也。偶有挫折,終將功蓋千秋。天下之勢,盡歸一人之手,龍騰虎躍,匍于足尖望酉。屬下未經(jīng)王爺允許,擅自問詢此事,屬實罪過,還望王爺恕罪”。
而他自己卻是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完全無所謂,反正他自己也不太相信這算卦算命之說。至于文才有此舉動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若自己是一位沒能耐,沒前途的人,那文才自然要早早的為將來做打算,給自己留退路的,這乃是人之常情,并沒有什么過錯。
之后,又聽寧破天繼續(xù)說道“而我寧家能給王爺帶來的利益,也絕對是王爺想象不到的。咱們就說這最基本的武器鑄造這一塊吧,若是在下估算不錯的話,當今憑借海濱國全國之力,每月的武器裝備產(chǎn)量應該在二十萬套之間,而海濱國軍隊消耗型武器大約月產(chǎn)在三十萬左右吧”?
聽聞對方推測,卻也讓他心中暗自點頭,雖然這些事并非什么機密,只要有心之人都能夠推算出個大概來,可卻并非所有人都能夠精準不差的推算出具體數(shù)據(jù)的,畢竟一個國家的武器產(chǎn)量數(shù)據(jù)是不會主動向外公布的,而一個國家的最大武器生產(chǎn)力也是絕不允許泄露的秘密。
對于寧破天的精準預算,他自然不會認為是自己海濱國的軍事機密被泄露了,這同樣也說明了對方確實十分精通此類事情,畢竟對方竟然能夠將那些消耗類型的武也估算的分毫不差,比如像是箭矢,弩矢,火罐等等之類的武器,而海濱國如今的月產(chǎn)量也確實在三十萬左右。
說老實話,全國制作此類武器的詳細數(shù)據(jù)在海濱國內知道實情的最多不超過五個人,因為大多數(shù)人可能知道某一處工坊的產(chǎn)量,但卻無法估計全國總共有多少工坊,并且有哪些工坊是全力開工的,有哪些是停產(chǎn)減產(chǎn)的。
而每處工坊的生產(chǎn)力也是并不相同的,比如說有些大型工坊生產(chǎn)箭矢,那就有專門的制箭身竹坯部門,有鑄箭頭部門,還有成品制作部門,矯正部門,檢測部門等等,同樣的,還有一些小型工坊的功能性就比較單一了,有可能只制作箭頭,或者箭身,亦或者負責組合,并且在鑄造工坊內還分為大中小鍛造爐,根據(jù)大小不同,生產(chǎn)力也不相同。與此同時,還有原材料的供應方面,這都有可能影響實際產(chǎn)能。
至于那些武器裝備,例如刀槍劍戟,和士兵穿著的皮甲,此外還包括一些行軍用品的產(chǎn)量,海濱國的產(chǎn)能也確實在二十萬套左右,盡管產(chǎn)能及其低下,可這卻是全國上百家大型工坊再加上數(shù)百家中小型工坊全力生產(chǎn)的結果,畢竟這幾年海濱國幾乎是在天天打仗,所以國內的武器工坊必須全力開工來供應前線將士的軍需保證。
盡管如此,海濱國的軍需也早已捉襟見肘,生產(chǎn)力跟消耗水平完全不成正比,如今也要時常向他國和其他地方勢力購買武器裝備來補充軍用,若是單純依靠自身的生產(chǎn)力的話,那是絕計扛不住這數(shù)百萬大軍不斷消耗的,也幸好這幾年打仗總能收獲巨額的財產(chǎn),如此才能讓海濱國有充盈的國庫來支付龐大的戰(zhàn)爭支出。
就像之前的車國戰(zhàn)役,經(jīng)過后續(xù)書記官統(tǒng)計。武器裝備大約消耗了四百多萬套,箭矢弩矢大約消耗七百多萬支。而對于這些必要消耗,就連他自己都沒什么好辦法,畢竟這都是無可避免的,就拿一把新鑄造出來的鋼刀來說吧,大約劈砍個七十來次,那刀刃就已經(jīng)完全卷了,雖然依舊可以使用,可殺傷效果卻要大打折扣。
而在一般情況下,卷刃或者平尖的武器就必須得替換下來,重新運回后方,回爐重造才可以再次使用。至于那些弩矢箭矢的消耗則更是巨大,一般情況下,每名弓箭手都會隨身攜帶三十到四十支箭矢,而強弩兵則隨身攜帶二十支弩矢,至于戰(zhàn)后的回收率卻只有不到四成,搞得他自己也時常為此納悶,難道那些射出去的箭矢都被敵人給吃了不成?
而之前他想要盡力改革武器裝備制作工藝的原因就是想要讓這些武器的耐久度更高,更耐用,這樣也可以減小武器裝備的損耗率。當然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省錢,畢竟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說好聽點,省出來的錢可以改善民生,改善國情,讓百姓生活條件更高,更好。其實說白了,多省點錢自己就可以把家里房子蓋的更大一些,多找?guī)讉€老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