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姒說的也有道理!”
費了心思、花了錢,卻還不落好,就算趙氏是慈母,為了兒女不求回報,心里也會不舒服。
就是錢氏,聽到王姒的話,亦不好深勸。
是啊,她只想著穩(wěn)妥,卻忘了王家上下,都不是什么通情達理、知恩圖報的人。
但凡他們有腦子,都不會淪為江南鹽稅大案的替罪羊。
趙氏思來想去,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這樣吧,還是準備這些。不過,要分一半給官差!”
她又問錢氏借了兩百兩銀子,換成三兩、五兩、十兩等小面額的銀票。
分作八十兩、六十兩、六十兩三份,準備分別塞給三個兒女。
大郎是長子,還已經(jīng)成了婚,夫妻倆,占個大頭。
二兒子和大女兒,每人六十兩,節(jié)省些,就算東西被搶了,靠著這些銀子,應該能熬到流放的。
趙氏覺得自己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也煞費了苦心,如果這還不能讓兒女滿意,她也無可奈何。
聽了趙氏的新安排,王姒沒有再說什么。
趙氏給了錢,這與王姒的計劃不同。
王姒從未想過給他們銀錢,她想讓他們一無所有地上路。
不過,給了錢,也不怕!
那三位可都不是聰明的主兒。
大哥迂腐,耳根子還軟,旁人三兩句話,就能哄得他掏心掏肺。
八十兩銀子,拿到手里,估計還沒有焐熱,就會被王庸、二房、四房等“至親”騙走。
二哥人還不錯,卻是一根筋,也十分好騙。
流放路上,他不但守不住錢,還可能給旁人當苦力,妥妥的冤大頭。
王嬌就更不用說了,自作聰明的蠢貨。
最要命的她有上輩子的記憶,她會非常迷信上輩子的種種。
比如——
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