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無恙愣了一下,沒想到,這位曾經(jīng)高高在上、蠻橫矜驕的公府千金,竟能這么“識時務(wù)”。
她這具身體的身份,可是卑賤的通房丫鬟啊。
就算被扶正了,也要比正常的繼室都要低等幾分。
而且,扶正這種事兒,并不合規(guī)矩。
《大虞律》有明文規(guī)定,不得以妾為妻。
也就是說,只要做了妾,就再無成為正妻的可能。
若是做了,被人告到官府,男人、小妾都要挨板子。
杖刑之后還要把被扶正的“妻”打回原形,繼續(xù)做妾。
柳無恙會被“扶正”,更多是口頭上的一句話。
而這,也是有著多方的原因:
一,王庸需要女人照顧,所謂正妻的名分,就像是虛空畫的大餅。
完全能夠引得某個通房丫頭,竭盡所能地伺候王庸。
二,王家敗落了,不再是尊貴的侯府門第,而是卑賤的流人。
規(guī)矩、禮法等,那都是相對而言的。
底層的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里還會計較這些?
三,柳無恙不是普通通房,她通醫(yī)理、識百草。
這門手藝,在流放路上尤為重要。
她既能幫官差們治療宿疾,為中暑的流人們治病,還能與官差合作草藥生意。
從京城到邊城,一千多里路。
張三郎規(guī)定,每日行進五十里,這一路也就會耗費二十多天的時間。
不到一個月,張三郎等官差,卻靠著柳無恙的醫(yī)術(shù),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人員的傷亡,還賺取到了上千兩銀子。
柳無恙儼然成了張三郎面前的紅人。
若非賣身契一直被王庸結(jié)結(jié)實實的藏到了隱秘的地方,柳無恙估計都能利用張三郎,換取自由身。
當(dāng)然,柳無恙沒有離開,不完全是因為賣身契。
她聰明,活得更是通透——
就算脫離了王家,又如何?
她一個沒根基的孤女,就算有些手藝,撐破天也只是個醫(yī)者。
再努力些,頂多就是達到她“生前”的高度——入選太醫(yī)院,成為皇宮的醫(yī)女。
這、又如何?
依然是伺候人的存在,是隨時能夠被推出來當(dāng)替罪羊的小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