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山下的日子,清貧卻也安穩(wěn),如山中溪流般靜靜流淌。喬天只覺日復(fù)一日,眼底的憂色,卻是愈發(fā)顯得急切而深重。
他依舊每日看喬峰扎馬、練拳,聽父親喬三槐砍柴歸來的腳步聲,聞母親灶間飄出的粗糧香氣。這一切平凡而溫暖的日常,成了他拼盡一切也要守護(hù)的凈土。
喬峰天性豁達(dá),雖察覺哥哥近來更加沉默,練功也愈發(fā)刻苦,但孩童心性,很快便被山間趣事吸引。他尤其喜歡纏著喬天。
“哥,你看我這招‘黑虎掏心’使得對不對?”小喬峰有模有樣地比劃著那種泛大街的粗淺招式,虎虎生風(fēng)卻破綻百出。
喬天放下手中練指力的石鎖,仔細(xì)端詳片刻,走上前,并未多言,只伸手托了托他的肘,又點了點他微顫的膝蓋。
喬峰一愣,隨即恍然,依言調(diào)整姿勢,果然下盤穩(wěn)了許多,發(fā)力也順暢了。他眼睛一亮,咧嘴笑道:“哥,你真厲害!你不練招式,卻比我還懂!”
喬天只淡淡搖頭,遞過一碗清水。他靠的,不過是比他真實年齡大了幾十歲,算是歪打正著。
午后,兄弟倆常上山砍柴或采摘野果。喬峰身手敏捷,如猿猴般竄高爬低,總能找到最甜的野莓、最肥的木耳。每每有所收獲,他總是迫不及待塞給喬天。
“哥,這個甜,你吃!”他攤開掌心,幾顆紅得發(fā)紫的莓果襯得小手越發(fā)黝黑,笑容卻比陽光更燦爛。
喬天看著那幾顆被捏得微微變形的果子,又望望弟弟期待的眼神,默默接過,放入口中。酸甜的汁液在唇齒間漫開,一路甜入心底。這是他在這個世界,嘗到的最真實的滋味。
喬三槐夫婦對這兩個兄弟,甚是寵溺。喬三槐話少,常坐在門檻旁喝幾口清酒,看喬峰隨著哥哥嬉鬧,憨厚的臉上便浮起知足的笑。喬母則更細(xì)膩,總將洗凈的粗布衣裳疊得整整齊齊,省下的細(xì)糧悄悄多分給兩個孩子,夜里借著油燈,縫補他們玩鬧時刮破的衣角。
油燈昏黃,將一家四口的影子投在土墻上,溫暖而龐大。喬天有時會望著那影子出神——這就是家。是他穿越時空意外獲得的至寶,也是他決心用一切去守護(hù)的家人。
然而,該來的終究會來。
這日,兄弟二人在山林邊緣拾撿干柴。忽聞林深處傳來一陣沉穩(wěn)腳步聲,不疾不徐,卻隱含一股令人心定的力量。
喬天心頭猛地一緊,驟然抬頭。
只見一位灰衣老僧緩步而出。他面容清癯,目光澄澈而深邃,似能洞穿人心,卻又帶著悲憫眾生的溫和。他手捻佛珠,步法間自含章法,顯然身負(fù)上乘武功。
正是少林高僧,玄苦大師。
喬峰也瞧見了老僧,孩童心性使他停下動作,睜大眼好奇打量,卻并無懼色。
玄苦目光掃過兩個孩子,在喬峰身上略作停留,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異。他看出這孩童根骨極佳,是百年難遇的練武奇才,更難得眼神清澈,正氣內(nèi)含。
他的目光隨即落向旁邊的喬天,卻見這稍長的少年正定定望著自己,眼神中——有敬畏,更有深藏的掙扎……
玄苦心中微奇,合十道:“阿彌陀佛,兩位小施主,貧僧有禮了。”
喬峰學(xué)樣回禮:“大師好!”
喬天卻仍站著,身體微微繃緊。
玄苦微微一笑,看向喬峰,溫言道:“小施主,貧僧見你資質(zhì)非凡,可愿為少林俗家弟子隨貧僧習(xí)武強身,將來亦可護(hù)佑一方?”
喬峰眼睛霎時亮了,他天生好武,雖不明所以,卻覺這老和尚令人信服。他下意識看向喬天,似想征求哥哥的意思。
喬三槐夫婦聞聲從屋內(nèi)走出,見是少林高僧,頓時恭敬起來。聽聞大師有意收喬峰為徒,又是俗家弟子,亦是又驚又喜。少林在百姓心中地位尊崇,著實是天大的機緣。
“大師,這……這真是峰兒的造化!”喬三槐搓著手,激動得語無倫次。喬母也連連點頭,眼中漾起淚光。
所有人都以為,幸運眷顧了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