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秦國的疆土上,他才能徹底施展畢生所學(xué)。
“師兄…我…”
李斯面色漲紅,言語支吾,難以啟齒。
嬴天衡默然注視著二人,并未出言。
既然嬴政已將此事交由韓非定奪,他便不再干預(yù),只是機(jī)會(huì)稍縱即逝。
“師弟,我明白你的心思,但往事如煙,今后你我同殿為臣,何必如此介懷!”
李斯眼眶驟然濕潤。
他本是投奔呂不韋的幕僚,依附嬴天衡后才一步步走到今日,其中艱難唯有自知。
可韓非呢?
人未至秦國,嬴政已為他備好相??!
同出荀子門下,皆為法家弟子,為何境遇天差地別?
但他未曾思量,韓非乃嬴政與嬴天衡的座上賓,為延攬韓非甚至親赴han國。
他李斯的權(quán)位皆源于二人,豈敢對韓非不利?
若真加害韓非,此事必被追查,屆時(shí)他將無處容身!
荀子更不會(huì)輕饒他!
這些時(shí)日,李斯承受著巨大壓力,韓非一日不表態(tài),他便一日難安。
當(dāng)韓非說出原諒之語時(shí),他終是淚流滿面。
他本不愿如此,只想憑才學(xué)步步高升。
是韓非擋了他的前路…
如今得到寬恕,他終于釋懷。
這些日子,他甚至不知該如何面對恩師荀子與儒家同門…
“師兄…”
李斯拭去淚水,舉杯道:“多謝師兄寬宏!這杯酒師弟受之有愧,先行飲盡。
日后師兄若有差遣,師弟萬死不辭!”
“共飲此杯!”
韓非朗聲大笑,仰頭飲盡瓊漿。
“師弟,今夜定要不醉不歸,權(quán)當(dāng)賠罪!”
酒至酣處,韓非舉止愈發(fā)灑脫,盡顯狂士風(fēng)范。
“酒逢知己千杯少,師兄,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