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開創(chuàng)與新政成效
郡縣制與文化統(tǒng)一迅速落實,半年內(nèi)覆蓋全國。
其間雖有叛亂,皆被平息。
此外,不良人袁天罡自海外引入的土豆、玉米等作物連獲豐收,推廣種植后,百姓再無饑饉之憂。
戰(zhàn)亂平息,盛世可期。
(百姓心聲
誰還愿意跟著那些做著復(fù)國夢的人瞎折騰?放著安穩(wěn)日子不過,非得去送死,除非腦子進水了!
如今舉國上下,百姓對大秦帝國打心底里擁護。
他們尤其感激帶來這一切的嬴政和嬴天衡——再也不用擔(dān)心餓肚子,家家都有余糧余錢,孩子們都能上學(xué)識字了……
就在這當(dāng)口,大秦的首屆科舉考試正式拉開帷幕。
由十九太子嬴天衡擔(dān)任主考官,儒家大師荀子和丞相韓非輔佐。
消息一出,舉國沸騰!
這場科舉就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
雖然很多百姓目不識丁無法應(yīng)考,但個個歡欣鼓舞——自己沒文化不打緊,還能全力培養(yǎng)下一代!
過去大家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真舍得讓孩子讀書的卻沒幾個。
不是不想,而是實在供不起。
再說就算讀了書,平民子弟想出頭比登天還難,倒不如老實種地來得實在。
現(xiàn)在可不一樣了!科舉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讓天下父母看到了希望。
哪個不盼著子孫有出息?從前是沒指望,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說什么也要拼出個新天地!
如今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議論這事。
雖說當(dāng)年秦軍東征西討時,確實沾染了不少鮮血,那些失去親人的心里難免有怨氣。
在有些人眼里,秦軍就是索命惡鬼,秦王更是恐怖化身。
但隨著新政接連出臺,許多人的想法漸漸變了。
百姓雖說不識幾個字,可誰對他們好心里都門兒清。
千百年來,哪有君王像這樣替平民著想?更別說給草根平步青云的機會了!
這位自稱"始皇帝"的君王,似乎也沒傳說中那么可怕。
說不定,還真是個明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