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同一種板栗餅還能做成甜口和咸口兩種口味。
咸的咸香,甜的香甜,不光能當(dāng)早飯吃,平時上山也能用來當(dāng)干糧。
這些天大家就像一群松鼠,漫山遍野地采集找吃的。
像是什么五味子、野山楂、拐棗、野柿子,反正只要能吃的全都摘了往大院里頭運。
與此同時,村長也帶著秋播小隊準(zhǔn)備好了。
有了上回的甜頭,這一次大家依舊選擇將地里剩下的玉米稈和豆茬直接放火燒了。
不僅如此,大家還撿回了不少樹葉,一起燒成了草木灰。
然后再生根翻地,把大塊兒的土疙瘩重新?lián)v碎成散泥。
除了一處稻田和旱地,這段時間村長還帶著大家開墾不少梯田出來。
當(dāng)初開的時候只說順帶有空就弄,可誰知才幾個月,居然也開了不小的一片。
村長擔(dān)心深山的冬天來得早,因此把地剛整好,就迫不及待地要秋播了。
至于秋播的農(nóng)作物,自然還是以冬小麥為主,然后就是用來榨油的油菜了。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很常見的雪里紅、芫菜等等。
過冬的蔬菜本就少,能種的肯定要多種些。
大家把從山下帶來的種子全都聚在一塊兒,讓村長作好記錄。
等到分糧食的時候,種子出得多的就要多分些。
冬小麥播種不像水稻那么復(fù)雜,直接揚(yáng)起手臂均勻地把麥粒兒撒進(jìn)田里就行。
油菜也是這樣。
眼下山里吃油只能靠平時獵到野豬或者其他獵物時能分上些。
可山里的野物原本就不多,漸漸地大家吃油就成了問題。
油菜是可以榨油,可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啊。
果然沒過多久,忙好秋播的村長就找上門來了。
想問問梁少斌跟柳蕓,秋收下來的那些農(nóng)作物有沒有哪種可以榨油的。
柳蕓想了想,還真有。
什么稻米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她好像都吃過。
但是考慮到古代的榨油方式,好像還是花生油最簡單最富裕。
而且工藝跟他們之前榨菜籽油的方法也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