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收割時機(jī)往往就那么兩三天,一旦錯過收成會損失不少。
因此一般割水稻都得到九成熟的時候就得開始組織搶收。
這兩天村長跟村子里經(jīng)驗(yàn)老道的老人們早晚都在稻田里轉(zhuǎn)悠。
除了判斷稻谷的成熟度,還得觀天看天氣。
時機(jī)到了,村長就開始一聲令下,組織大家收水稻。
稻谷割下來后要整整齊齊捆成一束束的,再挑到曬谷場。
用禾戽來給水稻脫粒。
禾戽的樣子就像一個巨大的斗車,下頭是用木頭做成的斗狀大桶,上面則是插上竹篾做的三面墻。
脫粒的時候高高地?fù)P起手臂,大力地?fù)]動著稻穗,往著斗內(nèi)甩去。
谷粒四下飛濺,被竹面擋住后就會乖乖落進(jìn)下面的大斗。
雖然這方法原始又費(fèi)力,可是卻是他們目前最容易做出來的脫粒工具。
而且每次打稻谷的時候,稻穗甩到四壁的撞擊聲和稻谷四下彈跳的聲音落到眾人耳朵里都是美妙動聽的。
打完的稻谷還不算完,要趁著天氣晴朗把打下來的稻谷在曬谷場攤開晾曬。
之所以收了稻子并不著急收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里的玉米也已經(jīng)熟得硬邦邦了。
包裹著玉米的苞葉也都發(fā)黃松散,似乎已經(jīng)開始催促大家趕緊動手。
畢竟之前嘗過一次玉米,那碩大的玉米棒子到現(xiàn)在還讓大家記憶猶新。
有人甚至仔細(xì)地將一根棒子上有多少玉米都數(shù)了一遍。
如今玉米徹底成熟,大家都期待這一片玉米到底能收回多少玉米棒子。
等到掰玉米這天,一大早大家草草吃過早飯就齊刷刷朝著玉米地趕去。
此時的玉米地雖然一片枯黃,也不像稻谷那樣垂著金燦燦的稻穗惹人憐愛。
可想到那里頭藏著的碩大玉米棒子,大家還是高興得不行。
村長一聲令下,隊伍就被分成了幾個小隊。
第一隊就是掰玉米的,掰玉米沒什么難度,主要是要心細(xì),不能有任何遺漏。
前頭的玉米掰完,后頭立刻有第二支小隊跟上砍玉米桿兒。
玉米桿兒又高又大,砍回去后給雞鴨搭棚過冬是最好的,自然是不能浪費(fèi)的。
喜歡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請大家收藏:()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