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昱聞言,連忙擺手說道:
“不不不!將軍誤會了!”
緊接著趙昱又繼續(xù)說道:
“將軍親自前來征召在下,是在下的榮幸,然而,在下確實已經(jīng)無心仕途,故而拒絕了將軍,
說實話,讓將軍白跑一趟,在下心里著實有些過意不去,
所以,我打算給將軍介紹兩個人才,以報將軍看重之恩,至于將軍能不能將他們收入麾下,那就要看將軍你自己了。”
趙昱此話一出,趙云臉上頓時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要給本將軍舉薦兩個人才?會是誰呢?
只見趙云便面露期待的問道:
“元達!不知你要給我舉薦何人啊?”
“東海王朗!彭城張昭!”
趙昱此話一出,趙云頓時面色一怔,無他,這二人之名他是如雷貫耳啊!
東海王朗,曹魏三公,從魏王曹操時的諫議大夫,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
到魏文帝曹丕時的御史大夫,司空,再到魏明帝曹叡時的司徒,死后更是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廟庭。
王朗輔佐了曹魏政權(quán)的三代人,可以說是見證了整個曹魏的崛起,以及興盛。
彭城張昭,東吳重臣,本是江北人士,避難南下去的揚州,后受到孫策重用,掌文武之事。
孫策臨終前,更是將其弟孫權(quán)托孤給張昭,成為了東吳的托孤大臣,類似蜀國諸葛亮一般的存在。
不過這王朗,張昭二人有才是有才,但都是偏向內(nèi)政型的人才,并不是全能型的人才。
雖然也有謀略,但卻不如荀彧,諸葛亮,郭嘉之流。
可縱然如此,趙云也是眼熱的不行??!這年頭,他正缺內(nèi)政型的人才。
所以一聽趙昱說出王朗,張昭二人的名字后,趙云在短暫的愣神過后,便立馬開口說道:
“元達認得他們?不知你們的關(guān)系如何?”
“認得!倒也有些交情,只不過他們跟在下一樣,不太熱衷于官場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