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峒深處的兵主殘骸雖暫時沉寂,但那滔天煞氣與地脈金氣交織,如同一個巨大的毒瘤,時刻威脅著西南生靈。強行封印治標不治本,凈化疏導又談何容易。
蘇娘子琴音雖能安撫一時,卻難以根除那積郁千年的兵戈戾氣。阿青的摯情劍意生機盎然,能與那殘骸產生微妙共鳴,但她年紀尚小,修為不足,如杯水車薪。
“需以至仁之力,化其戾氣,導其歸流?!膘o塵凝視著那暗金翻涌的池水,緩緩道,“仁道之劍,或可為此局之解?!?/p>
如意銀白右眼數據流轉:“仁道之劍‘湛盧’,據典籍載,乃仁者之器,無形無跡,遇仁主方顯。其最后蹤跡,據傳于魏晉時隱于江南一帶。推算其可能顯化之地:概率最高為會稽蘭渚山,次之為吳郡虎丘,再次為錢塘靈隱。”
江南?如今江南雖大體平定,但前朝余孽與地方豪強盤根錯節(jié),局勢微妙。且尋劍之事,關乎仁道,非強求可得,需機緣與仁心。
“俺老程去!”程咬金在長安聽聞消息,通過傳訊玉符嚷嚷,“江南那幫軟綿綿的家伙,俺去給他們講講道理,保管把劍找出來!”
李世民的聲音透過玉符傳來,帶著一絲無奈:“知節(jié),你給我老實待在長安!江南之事,非你所長。”他沉吟片刻,“或許,該讓藥師走一趟?!?/p>
他口中的“藥師”,正是衛(wèi)國公李靖。李靖不僅用兵如神,更兼有仁德之名,體恤士卒,愛惜百姓,在軍中民間聲望極高。且他早年曾游歷江南,對當地風土人情頗為熟悉。
然而李靖此刻正鎮(zhèn)守北疆,防備突厥,輕易不得離鎮(zhèn)。
“陛下,”靜塵開口道,“尋劍之事,機緣為重?;蚩上扰梢怀练€(wěn)干練、心懷仁念之人,前往江南探明情況,尋訪線索。待有所得,再請衛(wèi)國公定奪不遲。”
李世民頷首:“如此也好。諸位愛卿,可有合適人選薦于朕?”
殿中一時沉默。江南水鄉(xiāng),不同于塞北西陲,需心思細膩、通達人情、且能應對復雜局面之人。
就在這時,一個溫潤清朗的聲音響起:“陛下,臣愿往。”
眾人望去,卻是秘書丞虞世南。虞世南乃南朝文宗虞世基之弟,出身江南名門,博學多才,書法冠絕當世,更難得的是性情敦厚,品行高潔,有古君子之風。其兄雖侍隋煬帝而身敗,世南卻以清名自立,深受李世民敬重。
“哦?伯施(虞世南字)愿往?”李世民有些意外,又覺在情理之中。
虞世南躬身道:“臣本南人,熟悉鄉(xiāng)情。尋訪仁道之劍,非止武力,更需文心與仁德。臣雖不才,愿效綿薄之力,為陛下分憂,為天下求一仁器?!?/p>
李世民大喜:“好!便由伯施前往!朕予你便宜行事之權,可調動江南道府兵與密探。另,為防不測,朕讓秦瓊與你同往!”
門神秦瓊,忠勇無雙,雖非靈劍之主,但其武藝高強,經驗老到,足可護衛(wèi)周全。
“臣,領旨!”虞世南與一旁肅立的秦瓊同時應道。
數日后,虞世南與秦瓊輕車簡從,離開長安,一路南下。虞世南并不急于直奔那幾處推測地點,而是沿途訪查民情,體察吏治,與文人雅士詩詞唱和,于茶樓酒肆傾聽市井之言。
秦瓊則警惕地護衛(wèi)左右,一雙銳眼掃視著任何可能的風險。他雖沉默寡言,卻對這位溫文爾雅、心系百姓的秘書丞頗為敬重。
這一日,二人行至吳郡(今蘇州)。聽聞虎丘山下有老農家中古井近日異響不斷,時有白氣涌出,鄉(xiāng)人以為怪。虞世南心中一動,與秦瓊前往查看。
那古井位于一片桑田之中,井口石欄斑駁,確有些年頭。此時井口并無異狀。老農言道,異響多發(fā)生于夜半子時。
是夜,月明星稀。虞世南與秦瓊匿于桑林之中,靜待子時。
果然,子時剛到,井中便傳來“咕都”之聲,似水沸又如金玉輕鳴!緊接著,一道柔和純白的氤氳之氣自井口緩緩升騰,在月光下顯得圣潔而神秘。
“此氣中正平和,非妖非邪?!鼻丨偽站o雙锏,低聲道。
虞世南凝神感受,只覺那白氣令人心緒寧靜,雜念頓消,仿佛有教化萬物、澤被蒼生之意。他心中似有所感,緩步走出桑林,來到井邊,對著那井口躬身一禮,朗聲道:“在下虞世南,奉大唐天子之命,為天下蒼生尋仁道之源,至此感召,特來拜謁。若有靈應,乞現真形?!?/p>
井中嗡鳴聲漸響,那白氣翻涌凝聚,竟于井口上方化作一柄虛幻的長劍影跡!那劍影無鞘無鐔,古樸無華,卻通體流淌著溫潤如玉的光澤,散發(fā)出令人心折的仁德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