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若是不信,盡可隨意考教一番,便知分曉?!?/p>
此言一出,學(xué)堂內(nèi)原本有些嘈雜的蒙童誦讀聲,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扼住,瞬間安靜了下來。
幾雙好奇的眼睛,偷偷地從書本后面探出來,望向這對峙的師生。
趙夫子看著眼前這個身高尚不及自己胸口高的少年,心中的不悅漸漸被一種荒謬感所取代。
他執(zhí)教數(shù)十年,見過聰慧的,見過勤勉的,卻從未見過如此“狂妄”的。
他的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擊著,發(fā)出沉悶的聲響,像是在為自己的耐心倒數(shù)。
“好?!?/p>
他從牙縫里擠出一個字,枯瘦的手指拈起了那本薄薄的《大學(xué)》,隨意翻開一頁,目光掃過,冷冷道:“‘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下一句?!?/p>
這句出自經(jīng)文中斷,前后文意關(guān)聯(lián)緊密,若是囫圇吞棗,極易混淆。
陸明淵幾乎沒有任何思索,清朗的聲音在寂靜的學(xué)堂里響起,字正腔圓,不疾不徐。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趙夫子愣住了。
對上了,分毫不差。
或許是巧合?
這孩子恰好記住了這一段?
趙夫子心中閃過這個念頭,隨即自己都覺得可笑。
他壓下心頭那絲異樣,不動聲色地合上《大學(xué)》,轉(zhuǎn)而拿起了《中庸》。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不再是隨口一提,而是直接翻到了篇末。
那里有他自己多年研讀后,用小楷朱筆寫下的幾行注解,用以闡發(fā)“中庸”之至理。
這些注解,是他個人的心得,別無分號,是辨別真?zhèn)蔚淖詈迷嚱鹗?/p>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司渲?,我注有一言,你且背來聽聽?!?/p>
這個問題,已然超出了單純背誦的范疇,更是對他觀察力與記憶力的雙重考驗。
陸明淵的目光微微垂下,仿佛在回憶那書頁上的墨跡,片刻之后,他抬起頭,眼神依舊清澈如初。
“夫子注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故圣人之路,始于足下跬步,終于天下太平。其心一也,其行一也。’”
當(dāng)最后一個“也”字落下,趙夫子只覺得腦中“嗡”的一聲,仿佛有一道驚雷在耳邊炸響。
他握著書卷的手,開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顫抖。
如果說第一次是巧合,第二次是僥幸,那么這一次,連他親筆寫下的私注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這……這已經(jīng)不能用常理來解釋了!
作弊?
當(dāng)著自己的面,如何作弊?
趙夫子的呼吸陡然急促起來,渾濁的老眼死死地盯著陸明淵。
那眼神里再無半分不悅與斥責(zé),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駭然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