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蒂娜的目光驟然定格在那艘巨艦之上——它竟沒有一片船帆!
這世上無帆之船僅有兩類,一是靠人力驅動的劃槳船,二是憑魔晶供能的魔晶動力船。蒂娜凝望著那艘鋼鐵巨獸,眉頭擰成了小疙瘩,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裙擺邊角,聲音里滿是疑惑:“這么大的家伙……總不能單靠劃槳推進吧?難不成,真是魔晶動力?”話剛落地,她自己先倒吸一口涼氣,眼睛猛地瞪得溜圓,“可這得吞掉多少魔晶???怕是把國庫搬空,都填不滿它的肚子,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皮特聽著她咋咋呼呼的念叨,突然捂著肚子笑出聲來。那笑聲在空曠的溶洞里撞出嗡嗡回響,驚得洞頂?shù)乃猷枥锱纠餐碌?,砸在地面濺起細碎水花。“公主殿下倒是猜對了一半!”他故意拖長了調子,手掌重重拍在冰涼的艦身之上,金屬撞擊聲清脆響亮,在溶洞里格外清晰,“確實有魔晶動力,不過嘛——”
話音一頓,他突然壓低聲音,像要透露什么天大的秘密,俯身湊近蒂娜:“我的航母,可是個‘會過日子的主兒’,走的是混合動力!平時只喝幾口魔晶當點心,真要跑遠路,自有更省力氣的辦法?!?/p>
蒂娜被他這新鮮的說法逗得一愣,隨即忍不住抿起嘴角,笑意從眼底漫出來:“你這比喻倒有趣,難不成它還能像馬車似的,累了就歇腳吃草?”
“比那可高級多了!”皮特抬眼往艦橋方向揚了揚下巴,眼里閃著促狹的光,“等會兒就讓你見識見識它‘喝風’的本事,保管比最摳門的管家還會精打細算,到時候可別驚掉下巴!”
這話一出,連一直緊繃著臉、周身透著冷意的蕾雅,嘴角都忍不住輕輕彎了彎。溶洞里原本沉甸甸的緊張感,頓時被這幾句插科打諢沖散了大半,只剩下對這艘神秘巨艦的好奇,悄悄在眾人心里蔓延。
沿著金屬梯橋登上航母的飛行甲板時,蒂娜真切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甲板之上視野開闊得驚人,讓她瞬間生出一種“自身無比渺小”的錯覺——就像一只小螞蟻,悄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碩大的甲板上,同行幾人并肩前行,身影縮成了小小的黑點,顯得格外微不足道。
隨后,皮特帶著一行人走進航母內部,一路行來,蒂娜的驚嘆就沒停過。巨艦內部的結構復雜又精妙,每一處設計都超出了她的認知,她盯著那些交錯的管道、規(guī)整的艙室,嘴巴張得大大的,幾乎能塞下一個雞蛋——實在難以想象,皮特竟能設計出這樣的“鋼鐵怪物”。
可這份震驚,在她踏入動力室的瞬間,就被接二連三的驚奇徹底推翻,大腦一片空白,連語言都仿佛失去了意義,只剩滿心的茫然與震撼。
動力室中央,兩臺十幾米高的龐大設備并列矗立,如同兩座鋼鐵山岳,周圍密密麻麻鑲嵌著無數(shù)紅色晶體,濃烈的火元素波動從晶體中源源不斷地散發(fā)出來——那竟是火焰石!如此海量的火焰石匯聚在一起,像一片凝固的燃燒火海,連空氣里都飄著灼熱的氣息,讓人下意識地往后退半步。
設備周遭,一群特殊的女孩正來回忙碌,像極了勤勞的小蜜蜂。她們的頭發(fā)如黑色火焰般肆意飄逸,渾身裹著一層薄如蟬翼的黑色薄膜:有的俯身將雙手貼在設備表面,指尖泛著淡淡暗影光澤,似在感知能量流轉;有的輕輕飄在空中,手勢變幻間,無形的能量軌跡在空氣中一閃而過,像是在指揮能量走向;更有甚者,一半身體留在設備外,另一半竟直接融入設備之中,仿佛與這鋼鐵巨物徹底融為一體。
艾米麗帶著星星鐵女孩們穿梭其間,配合得格外默契:有的幫幽影女孩調試零件,指尖掠過金屬時,零件竟自動校準了角度;有的拿著特制容器,將一種淡黃色液體涂抹在與設備相連的鋼桿軸承上,空氣里頓時彌漫開一股濃郁的果香,驅散了火焰石的灼熱感,讓人聞起來心曠神怡。
“?。≈魅?!”
正忙碌著的羅薇兒和艾米麗,一眼就瞥見了皮特與一行人,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像歡快的小鹿似的跑了過來,裙擺掃過地面,帶起一陣輕風。其他女孩也紛紛抬頭,看到皮特的瞬間,眼里都亮起了光,齊聲開口打招呼,那股熱情勁兒,就像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親人。
皮特抬起手,輕輕示意她們繼續(xù)工作,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眼底滿是認可。
不得不說,陰影一族的科技,對于這個以魔法為核心的世界而言,實在太過先進——尤其是在物理領域的認知上,更是遠超常人想象。雖說比起地球上純粹的科技文明還有差距,但相較于人類所在的主物質世界,已是云泥之別。
其實皮特當初只敢在心里盤算“造航母”這個瘋狂計劃,根本沒指望能落地——只因對一艘萬噸級航母來說,動力問題就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這個世界的動力來源無非兩種:自然動力與元素魔法動力。元素魔法動力,便是直接利用元素噴涌產生反沖力,方式雖直接,消耗卻高得驚人,動力利用率更是低得可憐,活像個揮霍無度的敗家子,完全不符合皮特“精打細算”的標準。
更何況是用于航海器,若直接用元素動力系統(tǒng)制造水元素噴流,單是魔晶的消耗,就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這對當時的皮特而言,根本是難以承受的巨款。
習慣了地球思維的皮特,始終覺得航母該配蒸汽輪機,尤其是大型航母,核動力蒸汽輪機更是首選。他手中雖有大量火山炎金——這種能自動充能的礦石,本是絕佳的能量來源,可如何控制它的能量釋放、如何將能量利用率拉到最高,卻成了他最頭疼的事。以他僅有的理論知識,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是難以逾越的大山。
他太清楚了,地球上工業(yè)化的飛速發(fā)展,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那些復雜的流程,靠的是無數(shù)人的分工與合作。他或許能畫出航母的整體設計圖,卻不是核物理學家;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里,暫時還未發(fā)現(xiàn)核燃料,“核動力”自然成了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