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炎營被蜀兵絆住,而我們則被牧族牽制,目前,潼關在我們手里?!?/p>
下面不斷的有人補充問題,隨后,帳內三五人一塊開始小聲的討論,李老將軍也沒有催,坐在主位上,開始品茶。然后讓舉著地圖的士兵暫時休息。
“將軍,這是死局,糧草不夠,長安根本守不住啊?!?/p>
大概一盞茶后,一名裨將站了起來,城內沒有糧草,外面又沒支援,這還怎么守啊。他們無論怎么推演,最后都過不了糧草這關。
“那么如果你們是長安的守將,你會如何應對?”
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長安守不住,李老將軍的重點也不在這里,他考校的是他們的戰(zhàn)略能力。
“撤。”
“死守等支援?!?/p>
眾人紛紛發(fā)言,有人堅持死守,有人提議撤出長安。
“往哪撤?”
“潼關?!?/p>
“漢中?!?/p>
。。。。。。
“你們是不是忘了城外還有楚王的大軍?兵力差不多七八萬吧?!?/p>
李老將軍提醒道。
其實這樣的會議經(jīng)常會在北大營的各個大帳內進行,針對某一行動進行反復推演,直到規(guī)避掉己方容易出錯的地方。
李老將軍沒有參與討論的意思,只是不停的回答他們補充進來的條件。
“不要桎梏于長安這一座城池。戰(zhàn)爭中,一座城池的重要與否,取決于你是否能夠挖掘出它的戰(zhàn)略價值。”
李老將軍又給了他們一個提醒。
“咳咳,你們誰來說說啊,想到什么便說什么嘛?!?/p>
李老將軍見他們都討論來討論去,好像陷入了一種困境之中,始終拿不出確定的方案來。
“將軍,各位,俺先來吧?!?/p>
話音落,下面一位虎背熊腰的大漢舉起了右手。
“俺的想法是撤到潼關,潼關易守難攻,城內有四萬兵馬,足夠俺守潼關了?!?/p>
“長安不就丟了嗎?”
有人出聲提醒道。
“長安俺守不住?!?/p>
大漢回道。
“這個方法可行嗎?隨軍于楚王的性質是不同的,他是外敵,如果隨軍采用步步蠶食的方法,那么長安以西的地方,不出十年便會成了隨國的領土。所以你們不光要考慮當下,還要把時間線拉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李老將軍沒有否定他的想法,只是不停的給他們提供可供參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