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他發(fā)現(xiàn)林楚除了打仗時候,其他時間大多都是在寫寫寫,雖然跟林楓接觸時間不多,對方也喜歡把東西都落到紙面上。
“習慣了,都是跟小楚學的,他說要是有想不明白的或者事情太多,就先寫下來,然后把當下能解決的解決了,抽絲剝繭,這樣許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原來是這樣啊,確實是個好法子?!?/p>
劉景云恍然,這段時間他確實從林楚這群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殿下,你看下還有哪些遺漏的地方,我先去一趟寶林寺,晚上咱們再細談?!?/p>
小梅輕輕擦了下嘴角,起身說道。
“好。”
小梅將水壺裝滿水,再次帶著老馬駕車去寶林寺。
“李叔,吃飯了嗎?”
小梅轉(zhuǎn)道先找了老李頭。
“還沒呢,剛回來,我馬上做,一塊吃吧?!?/p>
“不了,我們吃過了。李叔,木木哥那面已經(jīng)協(xié)調(diào)好了,明天午飯過后,開始給他們上課,這是我寫的關(guān)于課程一些細節(jié),你看下讓誰過去。”
小梅將早已準備好的材料遞給了老李頭。
“要幾個人?”
“一個就行,寶林寺那面估計需要三個,還有兩個學堂,咱們的先生估計不夠。資料里面都有,你看完幫我安排下。”
“行,放心吧?!?/p>
石頭鎮(zhèn)的居民現(xiàn)在大多住在了延安的東北角,這里空地多,楊春又協(xié)調(diào)了有二十來間房屋出來,他們一邊住營帳,一邊造房子,男女老少齊上陣。
“寶林寺那面我一會去和遠哥再聊聊,爭取這兩天弄好。”
“行。”
“李叔,鄉(xiāng)親們這面有什么要幫忙的嗎?”
到延安后,小梅還沒見過鄉(xiāng)親,哪怕是怡紅樓的姐妹她都沒去見。
“孩子,這里不用你們操心,有我呢?!?/p>
老李頭笑著說道,延安的情況他們都清楚,知道小梅、林楓等人肩上的擔子重,所以除了楊春協(xié)調(diào)的房子外,還專門搭建了一個大的粥鋪解決吃飯問題。
人心齊,勁能使到一塊去,面對這些困難,石頭鎮(zhèn)的鄉(xiāng)親們都是很樂觀的。
“行,您老多費心了,等小楚來了,我們再好好聚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