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書院,自荀衍大力扶持、并由大儒蔡邕出任院長以來,早已非復昔日吳下阿蒙。
其影響力,伴隨著荀衍洛陽救駕、聲威日隆以及一系列求賢若渴的新政,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整個天下。
這一日,晴空萬里,然而在修士的感知中,潁川書院上空卻并非一片澄澈。
肉眼不可見的磅礴文氣,如同蒸騰的云霞,氤氳流轉(zhuǎn),匯聚成一道淡青色的光柱。
雖不刺目,卻浩然磅礴,直沖霄漢,與陽翟城本身的興旺人氣、軍伍煞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而和諧的氣場。
這便是文脈昌盛、學子云集的顯兆!
書院之內(nèi),更是另一番熱鬧景象。
原有的齋舍早已不敷使用,新的樓宇正在加緊興建,瑯瑯讀書聲、激烈辯論聲從各處傳來。
蔡邕坐鎮(zhèn)中央明倫堂,每日開壇講經(jīng),析疑釋難。
他所講授的已不僅僅是傳統(tǒng)儒學,更融入了荀衍提供的部分“古籍秘藏”中的新思想,兼及音律修身、文心養(yǎng)氣之法。
臺下,坐滿了如饑似渴的學子,不僅有潁川本地才俊,更有從徐州、荊州、冀州乃至涼州、益州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青年才俊。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寒門子弟,因荀衍“唯才是舉”的政策和書院提供的資助,得以在此深造。
而書院并不僅僅只有儒家一門。
在左側(cè)的“法理齋”,一名來自河內(nèi)的法家名士正在慷慨陳詞,闡述“法、術(shù)、勢”相結(jié)合之道。
臺下學子聽得如癡如醉,時有提問辯難,思想火花四濺。
在右側(cè)的“兵策院”,一位經(jīng)歷過黃巾之亂的老兵家正在沙盤前推演陣勢,分析古今戰(zhàn)例,甚至引入了簡單的軍陣煞氣凝聚原理,吸引了許多有志軍旅的學子。
甚至在一處新開辟的“格物軒”內(nèi),幾名對匠造、機關(guān)術(shù)感興趣的學子,正在一位墨家傳人的指導下,擺弄著一些簡單的器械模型,討論著杠桿、滑輪之力。
百家爭鳴,雛形已現(xiàn)!
這一切,都得益于荀衍的開放政策和蔡邕海納百川的胸襟。
荀衍深知,亂世爭霸,絕非僅靠武力,思想、文化、技術(shù)同樣重要。
他通過系統(tǒng)兌換和“洛陽所得”的借口,提供了許多超越時代的理論種子,任由其在書院這片肥沃的土壤中自由生長。
今日,書院更是迎來了一場盛會——每月一度的“百家講壇”暨學子辯論大會。
不僅所有學齋停課,更有許多外來的名士大家受邀觀禮。
荀衍亦輕車簡從,悄然來到書院,在一處不顯眼的閣樓上憑欄而觀。
他身邊,跟著一襲青衫、饒有興趣的郭嘉和總是瞇著眼仿佛在打瞌睡的賈詡。
“嘖嘖,主公你看,”
郭嘉灌了口酒,指著下方人頭攢動的廣場,
“那邊穿褐色儒袍、與人爭得面紅耳赤的老者,乃是荊襄名士龐德公,據(jù)說其望氣之術(shù)獨步天下,竟也忍不住跑來湊熱鬧了?!?/p>
“還有那邊,與蔡院長交談的那位,是荊州黃承彥,精通機關(guān)陣法之術(shù),是個妙人?!?/p>
賈詡淡淡補充道,“看來主公這書院,快成了天下英才的磁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