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為司隸校尉,兼領洛陽令,坐鎮(zhèn)中都。
糜竺為大司農(nóng),總掌財政。
張昭、張纮被召回中樞,分別擔任中書令、門下侍中,與荀彧共同組成最高政務決策機構(gòu)。
軍機謀略:
組建“軍機閣”,以郭嘉(軍機首輔,晉爵陽翟侯)、賈詡(軍機大臣,晉爵陰密侯)、荀攸(軍機大臣,晉爵潁陽侯)為首,徐庶、陳宮、劉曄、田豐、沮授、程昱、戲志才等為軍機參贊,參決天下軍機要務。
四方軍事與行政布局(確立四都制):
中都洛陽:
荀衍親自坐鎮(zhèn),總攬全局。以典韋、許褚為御前親軍統(tǒng)領,荀影掌暗衛(wèi),護衛(wèi)王駕,荀衢掌“夜梟”。
東都郯城:
統(tǒng)領豫、徐、青、淮四州軍政。命黃忠為東都留守、鎮(zhèn)東大將軍,爵關(guān)內(nèi)侯,總領四州軍事,陳登為東都尹,總領四州政務,徐晃、周倉、于禁、甘寧、臧霸、周泰、蔣欽、高覽等將為輔。
北都鄴城:
統(tǒng)領冀、兗、幽、并四州軍政。命呂布為北都留守、鎮(zhèn)北大將軍,爵溫侯,總領四州軍事,沮授為北都尹,總領四州政務,張遼、高順、張合、顏良、文丑、曹洪、李典、樂進等將為輔,震懾北疆,防范胡虜。
西都長安:
統(tǒng)領司隸及未來攻略涼州、西域之軍政。命趙云為西都留守、鎮(zhèn)西大將軍,爵永昌侯,總領司隸及西線軍事,杜畿為西都尹,總領司隸政務,太史慈、魏延、陳到、李通、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將為輔,目光直指涼州羌胡與廣袤西域。
州郡長官:
各州刺史、郡守、國相等地方大員,亦皆由荀彧、陳群等人精心遴選任命,多是能力卓越、忠誠可靠之輩,確保新政令能通達四方。
一套相對完善、兼顧平衡與效率的中央集權(quán)與地方分權(quán)相結(jié)合的統(tǒng)治體系,初步建立起來。
四都的設置,既能有效掌控龐大的疆域,又能針對不同方向進行重點經(jīng)營和防御。
王旗立,四都定,官制明,賞罰公。
整個荀衍集團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了一條通往無上榮耀與功業(yè)的康莊大道,而這條道路的盡頭,便是那至高無上的至尊之位!
站在洛陽王宮的最高處,俯瞰著這座正在煥發(fā)新生的古老都城,以及遠方隱約可見的太行、黃河,荀衍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虛空,看到了更遙遠的南方,看到了益州的險峻,荊襄的富庶,江東的水網(wǎng)……
他知道,稱王并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整合北方之后,南方的諸侯,如驚弓之鳥的劉表,野心勃勃的孫堅,乃至偏安一隅的劉璋,都不會坐以待斃。
真正的天下一統(tǒng),依然任重道遠。
“王上,軍機閣郭嘉、賈詡二位大人求見。”
內(nèi)侍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