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于所有諸侯的陽奉陰違,帝辛不僅不加以制止,反而樂見其成。這種攻心為上的策略,他運用得可謂爐火純青。
姜子牙遠遠地望著姬昌的隊伍漸行漸遠,腦海中不斷回想起當時面見帝辛的情景。當他第一眼見到帝辛時,那種感覺就如同見到了大道一般,讓他豁然開朗。
他深知,也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關鍵所在。修道之路或許充滿了算計,即使自己行將就木,仙道也難以修成。然而,說到對政治的敏感度,飛熊入命的血脈優(yōu)勢使他對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干,這個被人們傳頌為忠誠之士的人物,在姜子牙的眼中,不過是一個食古不化、沽名釣譽之徒罷了。姜子牙對比干的行為和品性深感不屑,自然也就不會對比干進行任何形式的救護。
然而,在一些演義作品中,卻出現(xiàn)了所謂“空心菜”的橋段設定,將姜子牙和比干硬生生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比干作為一個資深的老貴族,他的可入血脈中對于底層人民的輕視和鄙夷是根深蒂固的,這種觀念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讓他與姜子牙同席而坐,這簡直比殺了他還要困難。更別提讓他屈身去請教姜子牙救命之法了,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至于妲己索要比干的七竅玲瓏心作為藥引,這其中是否涉及到孝道的問題呢?畢竟比干可是帝辛的親叔叔?。∪绻坌琳娴挠腥绱藦姶蟮某⒄瓶亓?,他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呢?實際上,那些老舊貴族完全可以以此為借口,直接扶持比干或者箕子登上王位,這樣做豈不是名正言順?
當姬昌的隊伍漸行漸遠,消失在視線盡頭時,闡教催促姜子牙前往西岐的旨意如同一道驚雷,在他耳邊炸響。這道旨意明確要求姜子牙入西岐輔佐姬昌,起兵反抗商朝的統(tǒng)治。
姜子牙站在原地,靜靜地凝視著朝歌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他知道,這一去,便是與商朝徹底決裂,再無回頭之路。然而,他的使命在身,無法違背闡教的旨意。
終于,姜子牙緩緩轉過身來,面對著朝歌的方向,雙膝跪地,深深地拜了下去。他的目光穿越了千山萬水,落在了城頭上那個孤獨的身影上——帝辛。
帝辛,那個曾經的天下共主,如今卻顯得如此落寞和無助。姜子牙的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憐憫,但他也明白,自己的選擇已經無法改變。
起身之后,姜子牙落寞地轉過身去,邁著沉重的步伐,朝著西岐的方向緩緩走去。他沒有使用法術趕路,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仿佛要將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印在心底。
一路上,姜子牙有意無意地走了一些岔路,似乎在拖延時間,又似乎在留戀這片他生活過的土地。然而,他心里清楚,他能為帝辛做的,也只有這么多了。
當姬昌回到西岐后,他立刻將自己在羐里推演的后天八卦公之于眾,并廣泛傳播開來。這后天八卦與伏羲八卦有所不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將乾卦從正南之位遷移到了西北,與西岐相對應。
同時,姬昌還將“乾坤定位”改為“坎離定位”,這意味著原本陰陽調順、天地恒常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水火侵擾,人道難存”的格局。這樣的改變,無疑是為了給姬昌自我降格為天子、建立新的政權制造輿論基礎。依托的是自然所謂的對應,這顯然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說法。按照四海分布的規(guī)律,坎位最應該被定在東南方向,而后世所指的東南沿海地區(qū),難道不更符合坎卦所代表的自然風貌嗎?要知道,當時的大商并沒有對長江流域進行經營,南方多為煙瘴之地,使用兌卦來描述豈不是更為合適?
姜子牙聽聞姬昌所提出的后天八卦,心中的怒火簡直難以抑制,他甚至恨不得將姬昌生吞活剝。也正因如此,在姬昌統(tǒng)治時期,姜子牙幾乎從未主動提出起兵謀反之事。四年之后,當姬昌駕崩,姜子牙才終于全力以赴地輔佐姬發(fā)討伐商朝。
作為闡教弟子,姜子牙對這其中的利害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之后,洪荒世界的局勢將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人皇之位將完全被闡教所掌控。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姬昌竟然會如此喪心病狂,竟敢篡改天皇伏羲所創(chuàng)立的八卦,硬生生地斷絕了一畫開天的氣運,致使整個人道在這場劇變中遭受重創(chuàng),元氣大傷。闡教金仙們經過一番商議后,竟然想出了一個“天子”的說法。他們巧妙地利用這個概念,將人道氣運的大部分都據(jù)為己有,這讓姜子牙心中的反抗之火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