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路已近終點,神州大地山川脈絡遙遙在望。王也化身于飛遁之中,心神澄澈,繼續(xù)梳理著西方之行的見聞感悟。此番,他將目光投向了西方另一大主流力量體系——以巫師、法師為代表的魔法與奧術,并將其與自身所修的修真術法進行深層次的比較。
這兩種體系皆能調動天地能量,施展出呼風喚雨、移山填海般的非凡手段,在外行人看來或許殊途同歸。但親身經歷過與巫師交鋒、甚至解析過部分盧恩符文和魔法原理的王也,卻深知其內核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魔法與奧術,其核心在于“學習”、“建模”與“撬動”。
王也回想起在黑暗議會見到的那些巫師,以及古籍中記載的奧術師。他們的力量并非源于自身苦修積累的法力,而是建立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之上。
他們需要學習復雜的咒語,精確的音節(jié)、語調、識別并收集各種蘊含能量的寶石、草藥、魔獸器官、星辰金等施法材料、記憶并構建精密的法術模型。施法時,通過自身的精神力引導,以咒語為鑰,以材料為引,以模型為藍圖,最終“撬動”外界無處不在的魔法能量或奧術能量,形成特定的法術效果。
其優(yōu)勢在于:
體系嚴謹,如同科學,只要智力足夠、知識淵博、材料齊全,理論上可以學會任何記錄在案的法術。法術效果穩(wěn)定,可重復性強。擅長煉金、附魔、構造、預言、跨位面旅行等領域,在“創(chuàng)造”與“改變”外物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強大的奧術師甚至能制定區(qū)域的“魔法規(guī)則”。
劣勢亦突出:
極度依賴外物。
失去法杖、法術書、材料包,許多巫師的實力會大打折扣。身體相對脆弱。
大部分精力投入知識研究,肉身錘煉不足。存在“法術位”或“法力池”限制。
每日能安全施展的法術數(shù)量和等級受限于精神力和靈魂強度,難以連續(xù)爆發(fā)。知識風險。
過度鉆研某些禁忌知識容易導致精神錯亂或引來恐怖存在注視。
反觀修真術法,其核心在于“修煉”、“感悟”與“御使”。
修真之士,吐納天地靈氣,煉化為自身法力,存儲于丹田經脈之中。施法時,無需繁瑣咒語材料,心念一動,便可御使自身真元,引動外界天地靈氣,施展術法。
但這并非簡單的能量噴射。高深的術法,必然建立在對相應“天地法則”的深刻感悟之上。例如施展雷法,需感悟雷霆生滅之迅疾、剛正、毀滅與生機之意;施展水系法術,需體悟水之柔韌、變化、滋潤、冰寒之性。
其優(yōu)勢在于:
力量歸于自身。
真元即我,我即真元,如臂指使,念動即發(fā),無需外物依賴。肉身與元神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