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號”攜帶著希望與未知,消失在蟲洞的流光溢彩之中。太陽系內,短暫的送別情緒很快被更加緊迫的現實壓力所取代。帝國主力艦隊那令人不安的平靜依舊持續(xù),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使得防御圈內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臨戰(zhàn)前的壓抑與忙碌。這里沒有浪漫的探險,只有日復一日、近乎機械般精確卻又充滿緊繃感的戰(zhàn)備循環(huán)。
小行星帶,“鐵壁”防線最前沿。
一艘“影舞”級偵察艦“影舞-19”如同幽靈般滑行在巨巖的陰影之間。艦內,傳感器操作員緊盯著屏幕,過濾著無數宇宙射線和背景噪音,搜尋任何不屬于這片星域的能源信號或質量擾動。
“b7扇區(qū),引力讀數有每秒0。003的異常波動?!辈僮鲉T的聲音冷靜。
艦長,一位臉上帶著一道疤痕的老兵,立刻下令:“轉向b7,被動掃描模式最大化,保持靜默。通知附近‘哨兵’平臺注意觀測?!?/p>
類似的場景在柯伊伯帶邊緣、火星軌道外側、乃至更遙遠的奧爾特云預設觀測點不斷上演。這些巡邏單位是防御圈的眼睛和耳朵,它們的存在,確保了任何試圖滲透或突然出現的敵情,都能在第一時間被捕捉。枯燥、漫長,卻至關重要。每一次安全的巡邏報告背后,都是無數雙高度警惕的眼睛和緊繃的神經。
火星同步軌道,“勇毅號”星際母艦周邊空域。
刺耳的戰(zhàn)斗警報撕裂了空間的寧靜。
“模擬敵襲!‘戈爾貢’級信號特征!數量三!方位角Alpha-7!”廣播里傳來模擬指揮中心冰冷的聲音。
瞬間,“勇毅號”及其護航艦隊的護盾光芒大盛,密集的近防炮塔如同受驚的刺猬般抬起炮口。一架架戰(zhàn)機從彈射通道中呼嘯而出,新成立的“星塵”兵團戰(zhàn)士們則迅速進入突擊艇,準備模擬接舷戰(zhàn)。
“左舷三號、五號護盾發(fā)生器過載!模擬損傷百分之三十!”
“釋放干擾箔條!能量魚雷齊射!‘星塵’第一營,執(zhí)行‘跳幫’突擊預案A!”
林風在“勇毅號”的cIc(戰(zhàn)斗信息中心)內,聲音沙啞卻有條不紊地下達指令。這已經是本周第三次高強度實戰(zhàn)演習。每一次演習都力求逼真,將最壞的情況納入想定——護盾被突破、引擎失靈、內部混入敵方單位……失敗者在演習后往往要面對極其嚴苛的復盤和懲罰性訓練。汗水、偶爾的血水,以及突破極限后的疲憊與興奮,交織成了演習的主旋律。他們是在用近乎自虐的方式,磨礪著應對帝國下一次進攻的肌肉記憶和本能反應。
月背,“昆侖”艦主船塢。
這里的景象只能用“史詩”來形容。龐大的艦體骨架在無數工程艦艇和巨型機械臂的環(huán)繞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著。耀眼的焊接光芒如同永不熄滅的恒星,引擎安裝艙口處,技術人員懸吊在安全繩上,進行著毫米級的校準。靈能工程師們則在特定區(qū)域鐫刻、激活著復雜的防護與能量引導陣法,靈光閃爍,與科技的冷硬光芒交相輝映。
更遠處,規(guī)劃中的“盤古”級巨型母艦的先期工程已經啟動,更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儲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從小行星帶開采來的金屬礦石,被熔煉、鍛造、運輸,如同奔流的鋼鐵江河,匯聚到這些決定文明未來的宏大工程之中。
建設者們實行三班倒,機器24小時不停。疲勞和壓力是常態(tài),但每個人眼中都有一股火——那是親手鑄造希望、參與歷史的使命感。他們知道,自己敲打的每一顆鉚釘,鐫刻的每一道符文,都可能在未來某一刻,成為挽救文明的關鍵。
巡邏、演習、建設——這三者構成了太陽系防御圈堅不可摧的日常三角。在帝國沉默的壓力下,地球文明就像一顆被緊緊壓縮的彈簧,積蓄著力量,打磨著鋒芒,等待著……那終將到來的爆發(fā)時刻。平靜的表象之下,是沸騰的戰(zhàn)意和傾盡一切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