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大明宮終于在龍朔三年的晨光中,揭開了它恢宏的面紗。
復建后的大明宮,已非昔日舊貌。依龍首原地勢而建,殿宇層疊,飛檐如雁陣般排空而出,直指湛藍的天穹。丹陛玉墀在初升的旭日下流淌著金紅色的光澤,巨大的宮柱需數(shù)人合抱,其上雕琢的蟠龍張牙舞爪,龍睛以明珠點綴,在陰影中灼灼生輝,俯瞰著腳下匍匐的長安城??諝庵袕浡缕崤c楠木的混合氣息,莊重而凜冽,象征著帝國權力中樞的轉移與新生。
今日是紫宸殿首次大朝會。
五品以上文武官員,身著簇新的朝服,按品階肅立于寬闊的殿前廣場。無人喧嘩,只有旌旗在微風中獵獵作響,以及官員們極力壓抑的呼吸聲。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那條漫長的、仿佛直通云霄的漢白玉龍尾道盡頭。
鐘磬之音悠揚響起,莊嚴肅穆。
宮門洞開,皇帝李治與皇后武媚,在儀仗扈從的簇擁下,緩緩升座。
李治頭戴十二旒冕冠,身著玄衣纁裳,日月星辰十二章紋華貴無比。他面色略顯蒼白,但眼神銳利,努力挺直背脊,試圖驅散因風疾帶來的虛弱感,展現(xiàn)出帝王應有的乾綱獨斷。他的目光掃過下方如林的臣工,掃過這嶄新而宏麗的宮殿,一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豪情油然而生,這便是他的“龍朔氣象”。
武媚端坐于李治身側稍低一些的鳳座上,皇后祎衣,深青質,織成五彩翚翟之形,珠翠環(huán)繞,雍容華貴至極。她面容平靜,甚至帶著一絲母儀天下的溫煦笑意,但那雙鳳目深處,卻沉靜如古井寒潭,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每一位臣子的神情,衡量著這新宮殿內無形的權力天平。遷都洛陽是為了擺脫關隴舊族,如今重返長安,坐鎮(zhèn)這全新的、由她深度參與重建的大明宮,意義截然不同。這里,將是她真正意義上,與皇帝并尊天下的新起點。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千歲,千千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浪沖擊著大殿的梁柱,回音隆隆,象征著皇權的無上威嚴。
李治微微抬手,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卻依舊保持著威嚴:“眾卿平身。”
“謝陛下!”
朝會按部就班地進行。各部院依次出班,奏報政務。從去歲西域戰(zhàn)事的善后、遼東營州的防務調整,到今春漕運暢通、關中糧儲豐盈,似乎一切都預示著“龍朔之治”正步入鼎盛。
然而,在這盛世華章的表象之下,細心的臣子能察覺到一絲微妙的不諧。
當兵部侍郎奏報西域軍情,提及吐蕃吞并吐谷渾后雖暫緩兵鋒,但仍在積石山一線頻頻挑釁時,李治的眉頭蹙起,詢問應對之策。幾名將領出列陳詞,主張穩(wěn)守的同時,聯(lián)絡西突厥殘部,以牽制吐蕃。
武媚此時卻輕輕開口,聲音清越,足以讓殿內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吐蕃贊普年輕氣盛,其勢正熾,然其內部并非鐵板一塊。葛爾東贊雖為能臣,亦有其政敵。與其勞師動眾聯(lián)絡遠在西陲的殘部,不若遣能言善辯之士,潛入邏些,以財帛、許諾分化其貴族。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p>
她的建議具體而微,直指吐蕃內政,顯示出對敵國情報的精準掌握,以及對戰(zhàn)略層面的深遠考量。殿內不少大臣,尤其是近年提拔的寒門官員,紛紛露出欽佩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