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會,兩儀殿內(nèi)的氣氛比往日更添十分凝重。文武百官肅立,鴉雀無聲,連衣袍摩擦的窸窣聲都清晰可聞??諝庵蟹路饛浡鵁o形的硝煙,每一道投向御座的目光都帶著不同尋常的意味。
李治高坐于龍椅之上,冕旒垂落,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只露出緊抿的薄唇和線條冷硬的下頜。他未曾像往常那樣掃視群臣,目光只是定定地落在御案前的一方空處,仿佛在審視著某種無形之物。
短暫的例行奏對后,太尉長孫無忌,這位一直如同定海神針般沉默立于文官班首的重臣,終于動了。他手持玉笏,步履沉穩(wěn)地出列,來到丹陛之下,深深一揖。
“陛下,”他的聲音蒼老而渾厚,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在寂靜的大殿中回蕩,“臣,與中書令褚遂良、侍中韓瑗,及諸位同僚,聯(lián)名上奏!”
一份早已準(zhǔn)備好的、以最正式格式書寫的奏疏,由內(nèi)侍接過,恭敬地呈送到李治面前。李治的目光在那奏疏上停留了一瞬,并未翻開,只是微微頷首,示意長孫無忌繼續(xù)。
長孫無忌直起身,目光平視前方,聲音愈發(fā)沉凝:“皇后娘娘,母儀天下,德配坤元。今感念皇長子忠,雖為庶出,然天性純孝,敏而好學(xué),皇后仁厚,已收為義子,視若己出。如此,皇長子便為陛下之嫡長,名分已定,禮法昭然!”
他頓了頓,語氣陡然拔高,帶著一種斬釘截鐵的決斷:
“儲貳之重,社稷所系。嫡長既立,國本當(dāng)固!臣等昧死懇請陛下,俯順輿情,恪守祖宗成憲,正式冊封皇后義子、皇長子李忠為皇太子,以定人心,以安天下!此乃江山永固之基,陛下萬世圣明之舉!”
話音落下,如同發(fā)出了一個信號。
“臣附議!”
“請陛下立皇長子忠為太子!”
“嫡長之序,不可紊亂,請陛下明斷!”
褚遂良、韓瑗,以及數(shù)十名御史、各部官員齊刷刷出列,跪倒在地,聲音匯聚成一股強(qiáng)大的洪流,沖擊著御座,也沖擊著每一個在場官員的耳膜。那黑壓壓跪倒的一片,代表的不僅是人數(shù),更是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隴勢力與根深蒂固的禮法傳統(tǒng)。
支持皇帝的少數(shù)官員,在這等聲勢面前,面色發(fā)白,噤若寒蟬。整個兩儀殿,幾乎只剩下一種聲音。
李治端坐不動,冕旒的玉珠微微晃動,遮蔽了他此刻眼中翻涌的情緒。他能感受到那一道道目光,或堅(jiān)定,或逼迫,或期待,或冷漠,盡數(shù)凝聚在他身上。他放在龍椅扶手上的手,指節(jié)因?yàn)橛昧Χ⑽⒎喊住?/p>
他緩緩抬眼,目光第一次掃過下方跪倒的群臣,最終,落在了為首的長孫無忌身上。他的舅舅,此刻神情肅穆,眼神平靜無波,仿佛只是在陳述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