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日光殿。
連日來的慶功喧囂似乎尚未完全散去,但此刻殿內(nèi)的氣氛卻與之前的歡慶截然不同,一種更加凝肅、甚至帶著幾分緊張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松贊干布端坐于寶座之上,面容平靜,眼神卻銳利如鷹,掃視著下方分列兩班的核心重臣。除了尚論、囊論等高級官員,幾位最具影響力的氏族首領(lǐng)和德高望重的高僧亦在列。這是一次決定吐蕃未來國策走向的關(guān)鍵會議。
論欽陵稱病未至,只派了一名副手代表軍方列席。這微妙的態(tài)度,讓殿內(nèi)不少人心知肚明,卻也暗自松了口氣,少了這位手握重兵、態(tài)度強硬的大論,會議的阻力或許會小一些。
松贊干布沒有繞圈子,待眾人安靜下來,便開門見山,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前番戰(zhàn)事,賴天地庇佑、將士用命,我吐蕃揚威雪域,迫使大唐坐下和談。然,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長期征戰(zhàn),耗損國力,非長治久安之道?!?/p>
他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表情各異的臉,繼續(xù)道:“與唐和談,劃定邊界,互通有無,乃眼前之利,可讓我吐蕃百姓休養(yǎng)生息。然,本王所思,更為長遠。大唐立國已久,文物典章,制度禮儀,技藝百工,皆遠勝我吐蕃。其國力之雄厚,非僅憑刀兵可撼動?!?/p>
這番話,引起了殿內(nèi)一陣輕微的騷動。承認他國文明優(yōu)于己方,對于這些驕傲的高原貴族來說,并非易事。但贊普語氣誠懇,目光深遠,讓他們不得不認真傾聽。
“故而,”松贊干布的聲音提高了幾分,拋出了那個石破天驚的提議,“本王意已決,欲借此次和談之機,遣使前往長安,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正式提出——請尚大唐公主,結(jié)為姻親之好,永息兵戈,共圖太平!”
“嗡——”
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殿內(nèi)瞬間炸開了鍋!即使是最沉得住氣的貴族,此刻也難掩臉上的震驚與錯愕。
“贊普!此事萬萬不可!”一位年長的、以保守著稱的氏族首領(lǐng)率先出列,激動得胡須都在顫抖,“我吐蕃乃高原之主,雄踞一方,豈可向唐皇求娶公主?此舉如同示弱,有損國格!我吐蕃勇士的尊嚴何在?”
另一位與噶爾家族關(guān)系密切的官員也立刻附和:“是啊贊普!大唐公主乃金枝玉葉,嬌生慣養(yǎng),如何能適應(yīng)我高原苦寒?此舉恐非但不能結(jié)好,反而易生嫌隙!且我吐蕃自有信仰習俗,何須效仿唐人之禮?”
反對的聲音主要集中于“有損國體”、“習俗不合”、“徒增麻煩”這幾方面,充滿了對未知文明和可能帶來的改變的抗拒。
然而,也有不同的聲音響起。一位較為開明、曾負責與西域諸國打交道的尚論沉吟道:“贊普所思,實為深謀遠慮。臣聽聞,漢家自古有和親之策,如漢之烏孫、隋之突厥,皆以此暫息邊患,互通有無。若真能迎娶大唐公主,不僅可保邊境數(shù)十年安寧,更可借此機會,學習中原先進技藝,引入良種、工匠、醫(yī)者,強我吐蕃之本。此乃以柔克剛,利在千秋之策!”
一位頗有威望的高僧也雙手合十,緩聲道:“佛法東來,亦需因地制宜。若聯(lián)姻能消弭兵禍,使眾生得享太平,便是無上功德。大唐文化昌盛,其佛法經(jīng)典或亦有可借鑒之處。贊普此念,或乃菩薩心腸,引導吐蕃走向更為文明開化之路?!?/p>
支持者則著眼于長遠利益,強調(diào)聯(lián)姻帶來的和平紅利、文明引進以及潛在的宗教文化交流好處。
兩派意見激烈交鋒,殿內(nèi)吵嚷不休。松贊干布靜靜地聽著,并未急于壓制。他需要讓不同的聲音都發(fā)出來,也需要觀察每個人的立場。
等到爭論稍歇,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瞬間壓過了所有的嘈雜: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然,爾等只知其一,未知其二?!?/p>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目光如炬:“言及有損國格?若我吐蕃固步自封,雖一時勇武,終難敵時代洪流。真正的強大,在于海納百川,取長補短!昔日我吐蕃先祖,亦是不斷學習周邊之長,方有今日之基業(yè)。迎娶大唐公主,非是屈尊,而是彰顯我吐蕃包容開放、志在天下的胸襟氣度!”
“言及習俗不合?”他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正因不合,才需交流!大唐公主帶來的是文明的火種,是可讓我吐蕃子民生活得更好的方法!難道我吐蕃的勇士,只會彎弓射雕,就不想住上更舒適的房子,穿上更精美的衣物,用上更有效的醫(yī)藥嗎?”
“至于徒增麻煩……”松贊干布的語氣轉(zhuǎn)為深沉,“與一場接一場、永無休止的戰(zhàn)爭相比,迎接一位公主所帶來的‘麻煩’,又算得了什么?那將是甜蜜的負擔,是通往更強盛未來的階梯!”
他環(huán)視眾人,最終將目光落在那些面露猶疑的貴族臉上,語氣放緩,卻更具說服力:“本王知道,改變總會讓人不安。但請諸位想一想,若此次聯(lián)姻成功,我吐蕃獲得的,將不僅僅是暫時的和平。我們將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我們的子孫后代,將能站在更高的起點上!這,才是真正對吐蕃負責,對千秋萬代負責!”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一番話,高屋建瓴,既駁斥了保守派的狹隘,又描繪了誘人的遠景,更將聯(lián)姻提升到了關(guān)乎吐蕃國運的戰(zhàn)略高度。殿內(nèi)陷入了沉默,許多原本反對的人,也開始認真思考贊普的話。
松贊干布見火候已到,不再給反對者更多時間糾結(jié),直接下達了最終命令:“此事,本王意已決,非為商議,乃是告知!即刻組建最高規(guī)格使團,以尚囊為正使,攜帶國書與厚禮,前往長安!國書中,要言辭懇切,表達我吐蕃對大唐文化的仰慕,及愿結(jié)秦晉之好、永息干戈的誠意!”
他的目光銳利地掃過全場:“此番出使,只許成功,不許失??!凡有膽敢陽奉陰違、暗中阻撓者,視同叛國,嚴懲不貸!”
雷霆般的決斷,加上之前那番極具蠱惑力的演說,徹底鎮(zhèn)住了場面。眾臣面面相覷,最終紛紛躬身,齊聲道:“臣等遵命!贊普圣明!”
驚世之議,就此定調(diào)。聯(lián)姻安邦的戰(zhàn)略,從松贊干布個人的構(gòu)想,正式轉(zhuǎn)化為吐蕃的國家意志。一道注定將攪動唐蕃兩國風云的國書,開始在被嚴格保密的情況下草擬、準備。而承載著高原王朝復雜期望的使團,也即將踏上東去的漫漫征程,他們的使命,是將一場可能改變歷史走向的婚姻,推向大唐帝國的權(quán)力中心。布達拉宮內(nèi)的這場爭論剛剛平息,而一場更大的波瀾,即將在千里之外的長安城掀起。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