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漸濃,狄府門前的石獅在夕陽余暉中拉出長長的影子。東方墨與青鸞告辭離去,狄知悌與狄仁杰親自送至門外,執(zhí)禮甚恭。這一番“蘭臺論道”,雖未言明任何實質(zhì),卻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記。
行走在并州古城漸起的燈火中,青鸞輕聲開口:“先生,狄仁杰此子,才識過人,心性端正,確是難得一見的良材。只是不知先生后續(xù)有何安排?”
東方墨步履從容,目光掠過街巷間熙攘的人流,唇角含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良材需沃土,璞玉待良工。狄家家學淵源,自是根基深厚。然學問之道,貴在交流切磋,博采眾長?!?/p>
他停下腳步,看向青鸞:“你可還記得汾州那處明德書院?山長松煙先生學貫古今,尤擅啟迪思維,書院中不僅講授經(jīng)史,更重實務(wù)與思辨。我觀狄仁杰天資聰穎,若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與各方才俊切磋琢磨,必能更上一層樓?!?/p>
青鸞眼中閃過明悟之色:“先生是想推薦狄仁杰前往明德書院進學?”
“正是?!睎|方墨頷首,“不過此事需講究方法。你即刻修書一封,以游學士子墨塵之名致狄知悌先生。信中不必多言,只說我兄妹游學至汾州時,曾于明德書院盤桓數(shù)日,見其學風淳厚,山長學識淵博,尤善因材施教。感念狄小友之才,覺得或可前往游學交流,以廣見聞。”
他頓了頓,繼續(xù)道:“信中要特別提及,書院近日正舉辦一場諸子經(jīng)義辯論會,四方學子云集,正是切磋學問的良機。附上我的名帖與書院地址,若狄家有意,可持帖往訪?!?/p>
這一安排可謂恰到好處。既展現(xiàn)了提攜后進之心,又給狄家留下了充分的選擇余地。明德書院表面上只是一所治學嚴謹?shù)钠胀〞?,實則暗含“墨羽”培養(yǎng)人才的深意。若狄仁杰前往,必能在不察覺“墨羽”存在的情況下,得到最好的教導(dǎo)。
回到下榻的客棧,青鸞立即研墨鋪紙,開始撰寫這封看似平常卻意義非凡的信函。她的字跡清秀飄逸,措辭得體,既表達了賞識之意,又不顯得過分熱情,完美地把握了分寸。
東方墨則在窗前負手而立,望著窗外漸亮的星辰,心中已有籌謀。他深知以狄仁杰的才智,一旦進入明德書院,定能脫穎而出。而書院中那些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課程與辯論,將潛移默化地引導(dǎo)他思考經(jīng)世致用之道,為他將來無論選擇仕途還是其他道路,都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薪火相傳,不在急功近利,而在靜待花開?!睎|方墨輕聲自語,眼中閃爍著智者的光芒,“此子若能得遇明師,廣交良友,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屆時無論他選擇何種道路,都將是我大唐之幸?!?/p>
次日清晨,這封裝著無限期許的信函被穩(wěn)妥地送至狄府。不過半日,狄家便派人送回帖,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謝意,并表示會認真考慮這個建議。顯然,這個提議正中了重視學問的狄家下懷。
數(shù)日后,當東方墨與青鸞準備離開并州繼續(xù)行程時,得知狄家已決定讓狄仁杰前往明德書院游學。這個消息讓東方墨露出欣慰的笑容——一粒優(yōu)秀的種子,終于找到了適合它生長的沃土。
馬車駛出并州城門時,東方墨回望這座古城,輕聲道:“且看這粒種子,能在明德書院中綻放出怎樣的光華。待他日枝繁葉茂時,必將是社稷之福?!?/p>
青鸞會意點頭,明白先生這是在為未來布局。今日這番看似偶然的相遇與隨后的安排,或許將在多年后,成為影響朝局的一個重要伏筆。而這,正是“薪火計劃”最精妙之處——不急于求成,而是在最合適的時機,為最優(yōu)秀的人才提供最需要的助力。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