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墨重新落座,目光沉靜地看向李恪,之前的宏大論述此刻收斂,化為具體而微的構建。“綱領既定,細則需明。恪殿下既掌教習,于這文武課程設置,可有具體思量?”
李恪精神一振,知道這是將理念落地的關鍵。他略一沉吟,便條分縷析地道來:“文課方面,恪以為,需遠超傳統(tǒng)書院范疇。經史子集乃涵養(yǎng)根基,不可或缺,然講授需側重其微言大義與治世智慧,而非單純訓詁考據。此外,必須增設數門關鍵實學?!彼笖档?,“其一,輿地之學,不僅要精研大唐十道輿圖,更需囊括西域三十六國、吐蕃高原、漠北草原、遼東山川、乃至南洋群島、西洋(印度洋)沿岸乃至更遠之地的海陸形勢、物產風俗、邦國概況。其二,經濟算術,需通曉錢谷、漕運、貿易、賦稅之理,能進行復雜演算,明晰利弊。其三,簡易律法,非為培養(yǎng)刑名,而是令其知曉規(guī)矩方圓,明了權利邊界,未來無論治理地方還是制定規(guī)章,皆有法度可依。”
他頓了頓,繼續(xù)道:“武課亦然,不止步于陣戰(zhàn)搏殺。需極端重視基礎體魄之錘煉,耐力、力量、敏捷,缺一不可。需加入團隊協(xié)作之演練,令其懂得如何與同袍配合,發(fā)揮整體之力。野外生存、辨識方向、尋找水源、應對惡劣天候,乃至基礎的創(chuàng)傷自救與互救,皆應納入必修。更重要的,是危機應對之預演,模擬可能遭遇的種種突發(fā)險境,培養(yǎng)其臨危不亂、快速決斷之能力。”
東方墨聽得極為專注,不時微微頷首。待李恪言畢,他補充道:“你所言,已極為周全。然,尚有一點,關乎‘理念為魂’,需單獨設科,我稱之為‘心學’?!?/p>
“心學?”李恪眼中露出探尋之色。
“正是?!睎|方墨語氣凝重,“此科不授具體技能,專為錘煉心志,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可通過研讀先賢面對抉擇之典故,剖析歷史關鍵時刻人物之心路歷程,進行假設情境之辯論,乃至安排特定的靜思、苦修環(huán)節(jié),引導學員深刻反思何為‘義利’,何為‘取舍’,何為‘堅守’。務使其明白,所有文韜武略,若無堅定之心志與正確之理念指引,非但不能造福,反而可能釀成巨禍。”
他將文武之道與心志錘煉緊密結合,構建起一個近乎完美的育人框架。文能通曉古今、明辨四方,武能強健體魄、應對萬變,心能堅如磐石、不迷失方向。如此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方能在未來錯綜復雜的局勢中,無論面對的是朝堂博弈、沙場征戰(zhàn)、異域交涉還是技術攻堅,都能從容應對,秉持初心。
窗外的海濤聲不知何時變得舒緩,仿佛也在靜靜聆聽著這番關于塑造未來棟梁的深遠謀劃。
“輪踐制,乃聯(lián)通‘知’與‘行’之關鍵橋梁。”東方墨肯定了李恪的核心提議,隨即將其納入更宏大的框架中細細雕琢,“然此制需周密設計,方能收實效,而非流于形式的游歷?!?/p>
李恪見東方墨深入支持,精神更為振奮,接口道:“恪初步設想,可將其分為兩個階段。學員修業(yè)至第二年,根基稍固,心性初穩(wěn)時,便可開始。不必全員同時出動,可分批次,每批數十人,由經驗豐富的教習或墨羽老成員帶領,奔赴不同領域進行短期歷練,為期一至三月不等。”
他具體闡述道:“或至琉求墨城,參與港口管理、市集貿易核算,感受海外樞紐的日常運作與利益博弈;或至盤州鹽田、新建船塢,親手參與勞作,了解生產之艱辛與技術之關鍵;或至云涯州,進入山岳營協(xié)同巡防,亦或跟隨處理部族事務的官員,學習如何與山鷹部民乃至周邊未歸附部落打交道,體察不同文化之碰撞與融合?!?/p>
東方墨微微頷首,補充并深化道:“此階段,目的在‘廣見聞,接地氣’。然,尚需第三階段,以求‘深鉆研,驗真知’。可在學員畢業(yè)前最后半年,設定‘畢業(yè)實務課題’。依據其前兩年所展露的稟賦與志趣,由其自主選擇,或由教習指定一項具體而微、卻有實際意義的課題。”
他舉例說明,目光中帶著引導:“譬如,令其為一處新發(fā)現(xiàn)的琉求溪流設計小型引水灌溉方案,并估算所需人力物力;或令其分析盤州至廣州某條商路的利潤與風險,提出優(yōu)化建議;或令其研究云涯州某種特有草藥的性質與可能用途;甚至,可令其嘗試起草一份與某個小型海島部落進行貿易往來的基本章程。課題不求宏大,但求獨立完成,有調研,有分析,有結論,更要有可行的實施建議。最終成果,需由相關領域執(zhí)事與核心教習共同評定,作為其能否畢業(yè)的重要依據。”
“此法大善!”李恪眼中光芒大盛,“如此,非但能檢驗其學識是否扎實,更能極大鍛煉其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且課題本身,或也能為墨羽各領域帶來新的思路與切實的助益?!彼砸凰妓?,主動請纓,“南洋墨網轄下,商船往來眾多,新接觸的島嶼部落亦不在少數,可為學員提供大量此類課題所需的一手資料與歷練環(huán)境。恪亦可將這些年與塔雅及山鷹部民打交道、乃至平定島內亂時積累的溝通、妥協(xié)、乃至必要時果斷處置的經驗,系統(tǒng)整理,融入心學與實務教學之中?!?/p>
兩人在這一細節(jié)上越談越深入,從學員的安全保障,到帶隊人選的資質,再到課題的難度分級與評定標準,逐一推敲。原本只是一個構想的“輪踐制”,在兩人的共同謀劃下,漸漸變得血肉豐滿,條理清晰,成為一個極具操作性且前景廣闊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窗外的日光漸漸升高,將海面映照得更加璀璨,也仿佛照亮了這條旨在鍛造真正經世致用之才的實踐之路。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