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終于磨磨蹭蹭地爬上了東邊的山梁,把第一縷帶著暖意的金光投射下來,驅(qū)散了一些晨霧。就在幾個老漢還在對著腳下的黃土地“望聞問切”,低聲合計著播種時機時——
“刺啦——!刺啦——!”
山坳里唯一那根掛在高高木桿上的大喇叭,猛地發(fā)出一陣令人牙酸的電流尖嘯聲!這尖利的聲音撕破了清晨山村的寧靜,驚飛了樹上棲息的幾只麻雀。
緊接著,公社廣播員那特有的、帶著濃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話,干巴巴、硬邦邦地響徹了整個大槐溝:
“各小隊注意!各小隊注意!各小隊隊長,馬上到大隊部集合!重復(fù)一遍,各小隊隊長,馬上到大隊部集合!另外,各隊社員,務(wù)必!務(wù)必!到各自生產(chǎn)隊的聚集點集合!有重要通知傳達!重要通知傳達!”
喇叭聲剛落,原本顯得空曠沉寂的打谷場上,瞬間像燒開的滾水一樣沸騰起來!
“聽見沒?集合啦!快走快走!”
“啥重要通知?。窟@么急?”
“該不會又要搞啥大會戰(zhàn)吧?俺家玉米還沒收完呢!”
“快別瞎猜了,趕緊去曬場集合!”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紛紛從自家窯洞里、院子里涌出來,像一道道渾濁的溪流,朝著各自生產(chǎn)隊平日開會、分派任務(wù)的曬場上匯聚。嘈雜的人聲、腳步聲、吆喝聲、孩子的哭鬧聲混雜在一起,嗡嗡作響。
婆姨們自然聚成了一堆。幾個圍著村口石碾子搓玉米粒的婦女,這下更是找到了核心據(jù)點。她們手里的活計慢了下來,眼睛卻亮得驚人,嗓門一個比一個大。
“聽說了沒?昨晚上王瘸子家三閨女從公社回來,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一個胖大嫂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但效果等同于擴音器,“說是公社放映隊要來咱們大隊!這回放的是啥?《紅燈記》!”
“真的假的?《紅燈記》?!”旁邊一個瘦高個婆姨立刻激動地拍了下大腿,“哎喲娘誒!那可是新片子!聽說可好看了!李玉和那嗓子……”
“幕布都借來啦!”胖大嫂言之鑿鑿,唾沫星子橫飛,“王瘸子三閨女親眼看見的,卷在自行車后座上馱回來的!錯不了!”
“哎喲,那可太好咧!娃他爹,晚上早點收工!”另一個婆姨立刻扭頭朝曬場另一邊自家男人嚷嚷。
一時間,關(guān)于放映隊、關(guān)于《紅燈記》、關(guān)于公社新片子的熱烈議論,像野火一樣在婆姨群里蔓延開來,迅速淹沒了喇叭里那“重要通知”的余音,成了曬場上最喧囂的主題。男人們則大多蹲在墻根下,沉默地抽著旱煙,眼神里帶著點茫然和疲憊,對婆姨們的興奮似乎有些漠然,也更沒人去深究喇叭里那急吼吼的“重要通知”,到底藏著什么玄機。
劉隊長站在背陰坡的地頭,遠遠望著曬場上那片喧囂的人影,眉頭深深皺了起來。老漢們也都停下了手里的動作,面面相覷。那股子隱藏在廣播電流聲背后、不同尋常的急切勁兒,像根刺,扎進了他們這些老莊稼把式粗糙的手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