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的第七日,晨霧還未散盡,葉知秋已在廚房煮茶。砂壺里浮著新采的明前龍井,茶葉在沸水里舒展成嫩綠的芽,像極了陸野去年春天采茶時(shí),蹲在茶壟邊說“秋姐,這葉子比去年更嫩”的模樣。
“媽媽,”暖寶揉著眼睛從臥室出來,鼻尖還沾著枕套上的繡花,“我聞到茶香了!”他蹬著小棉鞋跑過來,扒著灶臺邊,“爺爺說今天要喝‘清明茶’,是爸爸去年清明前采的?!?/p>
陸沉舟端著茶盤走進(jìn)來,青瓷盞里盛著半盞茶湯,霧氣在盞口凝成小水珠:“你爸當(dāng)年在茶廠當(dāng)學(xué)徒,總說‘清明茶要趕在谷雨前喝,喝了渾身輕’。”他將茶盞放在暖寶面前,“嘗嘗,是你爸親手炒的?!?/p>
暖寶捧起茶盞,小口抿了抿,眼睛立刻亮起來:“甜的!像爸爸煮的桂花糖粥!”
葉知秋笑著摸他的頭。她記得陸野第一次炒茶的樣子——二十歲的少年,系著她的碎花圍裙,手忙腳亂地揉捻茶葉,鍋溫太高,茶葉焦了邊,他卻舉著焦黑的茶葉笑:“秋姐,這是‘焦糖龍井’,獨(dú)家配方!”后來他學(xué)會(huì)了看火候,炒出的茶葉綠得透亮,泡出的茶湯清冽回甘,成了她每年清明的“專屬茶”。
“阿野,”她輕聲喚。
院子里傳來動(dòng)靜。陸沉舟的孫子,暖寶的堂哥小航舉著個(gè)竹編籃跑進(jìn)來,籃里裝著剛挖的薺菜:“姑姑!爺爺說今天要做清明粿,我和阿野叔叔去挖的!”
“阿野叔叔?”暖寶歪著腦袋。
“是你爸爸呀。”小航把籃子放在地上,“爺爺說,阿野叔叔每年清明都要和我去挖薺菜,說要包最鮮的清明粿?!?/p>
葉知秋的心尖發(fā)顫。她想起三年前的清明,陸野確實(shí)拉著她去后山挖薺菜。那時(shí)他穿著藍(lán)布衫,褲腳沾著泥,舉著棵薺菜喊:“秋姐,你看!這棵根最粗,包粿肯定香!”后來她用那棵薺菜做了清明粿,咬開時(shí)薺菜汁混著豆沙流出來,他卻笑著說:“看,我挑的薺菜,連豆沙都變綠了。”
“媽媽,”暖寶突然拽她的衣角,“我想和堂哥一起包清明粿!”
“好。”葉知秋擦了擦手,“但要先聽爺爺講阿野叔叔的故事。”
陸沉舟搬來藤椅,坐在院中的老槐樹下。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臉上,他的聲音輕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風(fēng):“你爸十六歲那年,跟著你爺爺學(xué)挖薺菜。有天他摔進(jìn)了泥坑,渾身都是泥,卻舉著棵薺菜笑:‘爺爺,這棵最鮮!’你爺爺罵他‘傻小子’,卻偷偷把他沾泥的薺菜藏進(jìn)菜籃,說‘留著給秋姐包粿’。”
暖寶似懂非懂地點(diǎn)頭。他捧起籃里的薺菜,用小手搓掉根須上的泥:“爺爺,這棵像阿野叔叔說的‘根最粗’嗎?”
“像。”陸沉舟摸了摸他的頭,“你爸說,根粗的薺菜,包出的粿咬開會(huì)有‘咔嚓’一聲,像春天在說話。”
廚房里飄來艾草的清香。葉知秋將糯米粉和艾草汁揉成面團(tuán),暖寶踮著腳幫忙揉:“媽媽,我要包顆星星!”他將紅豆沙搓成圓,用指尖壓出五角星的形狀,小心翼翼放進(jìn)模具里。
“阿野叔叔說,”暖寶舉著模具,“清明粿要包成星星,這樣春天的星星會(huì)落進(jìn)粿里。”
葉知秋的手頓了頓。她想起陸野去年清明說的話:“秋姐,等小寶長大,我要教他包星星粿,要比我包的還圓。”可他沒等到教,卻教會(huì)了暖寶——暖寶包的星星粿,歪歪扭扭的,卻比任何精致的粿都可愛。
蒸籠“叮”的一聲。暖寶舉著模具沖過去,踮著腳扒著蒸籠:“媽媽,我的星星粿出來了!”
葉知秋揭開蒸籠,白胖的粿子沾著艾草汁,星星的紋路在蒸汽里若隱若現(xiàn)。暖寶捧起自己包的粿,咬了一口,眼睛彎成月牙:“甜的!里面有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