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天津租界的魔幻童年(1936-1946)
出生即開掛的“假中國人”
1936年,特里古波夫在天津法租界出生,父母是逃亡的俄羅斯猶太難民。
這家人堪稱“蹭熱點大師”:父親摩西先靠倒賣羊毛皮革勉強糊口,后來趁著日本侵華搞進出口貿易發(fā)家,甚至被國民政府以“通敵罪”逮捕。
小哈里吃著煎餅果子長大,卻始終覺得自己是“高貴歐洲人”——直到多年后澳洲人總問他:“你為啥長得像東北老鐵?”
他后來回憶:“小時候以為全世界的煎餅果子都長一個味,直到去了澳洲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有天津的才是靈魂?!?/p>
家族發(fā)跡的魔幻操作
摩西在天津囤了30多套公寓,堪稱初代包租公。
但這位猶太老爹的生意經很野:抗戰(zhàn)時期倒賣緊俏物資,差點被國民政府槍斃;官司打到南京最高法院,居然靠“證據不足”全身而退。
小哈里從小看著親爹在法庭和黑市反復橫跳,默默記下《奸商速成手冊》。
他后來調侃:“我爸的商業(yè)智慧就是——只要膽子大,監(jiān)獄當度假。”
第二節(jié):在澳洲的迷惑生存指南(1948-1960)
富二代的另類打工記
15歲移民澳洲后,哈里開啟迷惑職業(yè)路線:開過出租車、送過牛奶、當過大學紡織課講師。
最離譜的是,他聲稱自己“精通中文”,結果被華人乘客發(fā)現(xiàn)只會說“煎餅果子”和“多少錢”。
這段經歷后來被他美化成:“我年輕時體驗民間疾苦,就像朱元璋要過飯!”
但真相是:他開出租車時總迷路,送牛奶時摔碎過三箱,當講師時被學生投訴“講紡織不如講煎餅果子”。
房地產的奇葩入行姿勢
1960年,哈里想蓋棟房子自己住,結果怒炒建筑師魷魚:“這設計配不上我高貴的審美!”
于是親自上陣蓋了8套公寓,沒想到瞬間賣光。
從此他頓悟:“原來當甲方最大的快樂就是瞎指揮!”
他后來總結:“蓋房子就像煎餅果子,面糊攤得越薄,利潤越高?!?/p>
第三節(jié):地產大亨的騷操作(1963-2023)
反向帶貨之王
別人賣房吹學區(qū)配套,特里古波夫專攻“社畜剛需”。
他在悉尼狂蓋鴿子籠式公寓,廣告詞是:“買不起房?那就住進我的水泥格子間!上班只需步行到地鐵口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