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蒙古族官員在朝堂上說起中原的禮儀,把“作揖”說成了“作雞”,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耶律楚材笑著站起來說:“大人,您這‘作雞’可是新發(fā)明的禮儀啊,莫不是要學(xué)公雞打鳴來迎接客人?”
大家笑得更厲害了,那位官員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還有一次,皇帝想要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讓大臣們提出一些建議。
一位大臣提議說要準備很多珍稀的動物來招待賓客。
耶律楚材聽了,笑著說:“陛下,要是把那些珍稀動物都抓來吃了,它們會不會在地下找咱們算賬?。康綍r候它們排著隊來找咱們,咱們可招架不住喲!”
皇帝聽了也忍不住笑了,最后改變了宴會的安排。
耶律楚材在朝堂上的幽默不僅緩解了緊張的氣氛,還讓他在大臣們中贏得了好人緣。
大家都喜歡和他交流,覺得和他在一起總能有歡聲笑語。
三、治國理政中的詼諧智慧耶律楚材在治國理政方面有著卓越的才能,而他的詼諧也常常體現(xiàn)在他的決策中。
在推行稅收制度改革時,一些地方官員不愿意配合,找各種借口推脫。
耶律楚材知道后,并沒有生氣,而是把這些官員召集起來,笑著說:“你們看啊,這稅收就像給國家這棵大樹澆水施肥。要是你們都不澆水,這樹能長得好嗎?到時候沒果子吃,你們可別埋怨我沒提醒你們。而且啊,你們要是不配合,說不定哪天這樹倒下來,把你們都壓在下面啦!”
官員們聽了,都被他的話逗笑了,也意識到了稅收改革的重要性,紛紛開始積極配合。
在處理民族關(guān)系方面,耶律楚材也有自己的一套詼諧辦法。
當(dāng)時,蒙古人和漢人之間存在一些矛盾。
耶律楚材就對蒙古將領(lǐng)說:“你們看,漢人就像咱們的鄰居,鄰居之間偶爾有點小摩擦很正常。要是咱們天天和鄰居吵架,家里能安寧嗎?咱們得和鄰居好好相處,互相幫助,這樣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就像吃羊肉和吃米飯,各有各的美味,咱們不能只吃一樣啊?!?/p>
他的這番話既形象又幽默,讓蒙古將領(lǐng)們明白了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性。
四、朝堂上的“段子手”時刻
耶律楚材在朝堂上還有很多讓人捧腹大笑的“段子手”時刻。
有一次,朝堂上討論邊疆防御的問題。
一位大臣提出要在邊疆修建很多高大的城墻。
耶律楚材聽了,搖搖頭說:“大人,您這城墻修得再高,要是敵人會飛呢?難道咱們還得在城墻上裝個大網(wǎng)把他們都兜?。俊?/p>
大家聽了,都被他新奇的想法逗得哈哈大笑。
還有一次,皇帝問大臣們?nèi)绾芜x拔人才。
一位大臣說要以相貌為標(biāo)準,長得英俊的就優(yōu)先錄用。
耶律楚材聽了,打趣道:“陛下,要是選個長得像潘安一樣的人去打仗,敵人看到他的美貌都舍不得下手,可他卻不會打仗,那不是白白送命嗎?咱們選拔人才還是得看本事啊,不能只看臉,不然咱們的朝堂都成了選美大賽啦!”
皇帝聽了,也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