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風云起
公元前728年的商丘城,宋宣公咽下最后一口氣時,絕不會想到自己"兄終弟及"的決定,將引發(fā)跨越三代的血雨腥風。
他把王位傳給弟弟宋穆公而非親兒子公子與夷,這個看似高尚的禪讓行為,就像在火藥庫點了盞油燈——遲早要炸。
新即位的宋穆公表面風光,實則如坐針氈。他總感覺先王的兒子公子馮那雙眼睛,比祖廟里的青銅燭臺還灼人。
某夜宴飲,醉酒的公子馮摔碎酒爵:"憑什么叔父能坐王位?我才是嫡脈!"
嚇得宋穆公連夜把兒子公子馮打包送去鄭國,美其名曰"游學"。
三公鼎立局
1。宋殤公上位記
宋穆公臨終前搞了出"父債子償"的戲碼,硬把王位還給侄子與夷(宋殤公)。
這波操作堪比高空走鋼絲——公子馮正在鄭國磨刀霍霍,鄭莊公那個小霸王巴不得攪渾水。
2。鐵三角的權力游戲
新朝堂形成微妙平衡:
-太宰華督:手握財政大權,家里青銅器比國庫還多
-大司馬孔父嘉:軍事一把手,鎧甲從不離身
-太宰目夷:宗室長老,整天捧著周公典籍念經
三人議事廳里,孔父嘉的佩劍撞得叮當響,華督的算盤打得噼啪響,目夷的竹簡翻得嘩嘩響——活脫脫戰(zhàn)國版《金屬打擊樂》。
十一場荒唐戰(zhàn)
宋殤公完美詮釋了什么叫"戰(zhàn)爭狂魔"。他在位十年發(fā)動十一場戰(zhàn)爭,頻率比現(xiàn)代人點外賣還勤快:
-伐鄭:因為公子馮在鄭國吃香喝辣
-打戴:聽說戴國國君睡覺打呼太響
-攻郕:郕國進貢的黍米少裝了三斗
最離譜的是聯(lián)合衛(wèi)國打鄭國,理由竟是"鄭莊公眼神太囂張"。士兵們私下編順口溜:"春耕秋收全耽誤,不如改行當盜墓"。
華督的復仇局
1。禍水東引計
華督早看孔父嘉不順眼,這武夫總把軍費預算砍得七零八落。某日他見士兵啃著發(fā)霉的粟餅,立即化身影帝:"兄弟們吃豬食,全怪孔司馬克扣軍糧!"成功點燃士兵怒火。
2。血色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