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薩克草原的浩瀚傳說中,有位讓敵人聞風喪膽又忍俊不禁的傳奇人物——那烏魯茲拜巴特爾。
他的一生,是刀光劍影與荒誕笑料的交織,是智慧與無厘頭的完美融合。
從初出茅廬的"馬奶酒劍圣"到名震四方的"草原碰瓷王",他的故事如同一部永不落幕的喜劇史詩,讓后人在捧腹大笑中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1729年的春天,年僅17歲的那烏魯茲拜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戰(zhàn)場洗禮。
面對兇悍的準噶爾騎兵,這位少年沒有選擇硬碰硬的正面交鋒,而是玩起了"碰瓷"這一后世才流行的把戲。
他故意策馬靠近敵陣,假裝被一名準噶爾騎士的戰(zhàn)馬"不慎"撞倒。
就在眾人以為他要成為刀下亡魂之時,那烏魯茲拜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隨身攜帶的馬奶酒壺猛擊敵馬的鼻梁。
受驚的戰(zhàn)馬頓時失控,將背上的名將夏馬勒汗甩了下來。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烏魯茲拜一刀揮下,本想取敵首級,卻因夏馬勒汗是個禿頭,只斬下了他的頭盔。
看著光溜溜的頭皮,那烏魯茲拜竟忍不住笑場,錯失了追擊的良機。
戰(zhàn)友們紛紛吐槽:"你到底是來打仗還是來演滑稽戲的?"
戰(zhàn)后,那烏魯茲拜繳獲了一匹準噶爾戰(zhàn)馬,本想將其馴服為己用。
然而,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戰(zhàn)士卻決定用哈薩克民謠《草原之夜》來給馬催眠。
結果,戰(zhàn)馬非但沒有被安撫,反而被這首悠揚卻略帶憂傷的曲子搞得心煩意亂,連續(xù)三天絕食抗議。
無奈之下,那烏魯茲拜只好將計就計,將馬偽裝成駱駝送回敵營。
當準噶爾騎兵看到這匹"會馬術沖鋒的駱駝"時,隊伍瞬間大亂,士氣大跌。
1750年,為了奪回被準噶爾占領的牧場,那烏魯茲拜再次展現(xiàn)了他的非凡智慧。
他發(fā)明了"癢癢戰(zhàn)術",讓士兵們背著扎滿羊毛的盾牌沖鋒。
當準噶爾士兵被這些羊毛絮嗆得狂打噴嚏、眼淚直流時,他們的弓箭手也集體脫靶,陣型大亂。
此役不僅大獲全勝,還被載入了《哈薩克非對稱作戰(zhàn)大全》的搞笑篇,成為后世軍事學院中的經(jīng)典案例。
如果說"癢癢戰(zhàn)術"是心理戰(zhàn)的高招,那么"烤全羊空投計劃"則是那烏魯茲拜對敵人心理防線的又一次精準打擊。
為了瓦解敵軍士氣,他夜間命令士兵用投石機向敵營空投了三百只香料烤全羊。
當準噶爾士兵聞到那誘人的香味時,炊事班首先爆發(fā)了暴動:"我們啃了三個月干糧,將軍居然私藏美食!"
此計成功讓三支敵軍部隊連夜投誠,那烏魯茲拜也因此被譽為"草原上的美食家戰(zhàn)略家"。
那烏魯茲拜與卡班拜、博根拜組成的護衛(wèi)隊,堪稱草原上的"夢幻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