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他頒布"扎伊爾化"政策,將2000多家外資企業(yè)無償收歸國有,然后以"革命分紅"名義分配給親屬。
其家族控制著全國90%的鉆石礦、75%的銅礦以及全部戰(zhàn)略資源。
美國《時代》周刊曾統(tǒng)計:蒙博托家族在瑞士銀行存有50億美元,而當時扎伊爾人均年收入不足200美元。
總統(tǒng)府的奢華程度堪比中東王宮:24K鍍金水龍頭、象牙裝飾的辦公桌、用美元鋪成的宴會廳地板。
蒙博托的私人農場占全國可耕地14,飼養(yǎng)著從歐洲進口的純種賽馬和非洲象。
當經濟學家批評其政策時,他反問:"什么是Gdp?我只知道GNp——GreatNationalplunder(偉大國家掠奪)!"
黃金權杖與豹紋時尚:權力美學強迫癥。
蒙博托的權力符號系統(tǒng)堪稱行為藝術:他手持純金權杖(重達11公斤),頭戴豹紋禮帽,身穿絲綢長袍,腳蹬鱷魚皮靴,連眼鏡框都是鑲鉆的。
1975年訪問法國時,他因嫌棄巴黎裁縫做的豹紋不夠閃亮,當場將設計師發(fā)配到扎伊爾銅礦勞改。
回國后,他下令全國婦女必須佩戴豹紋頭巾,否則視為"不愛國"。
這種時尚暴政延伸至日常生活:總統(tǒng)專機內部全部用豹皮裝飾,衛(wèi)隊制服鑲嵌豹紋補丁,連情婦都必須定期更換豹紋內衣。
當記者問及為何癡迷豹紋時,他嚴肅回答:"豹子是非洲大陸最強大的獵手,它的花紋象征著智慧與力量的完美結合。"
工資消失術:經濟學魔術大賞。
蒙博托政府發(fā)明了"延遲支付經濟學":公務員每月只能領到30%工資,其余部分以"愛國債券"形式強制儲蓄。
1980年代,全國積壓的未支付工資總額達40億美元,相當于國家3年財政收入。
教師們不得不在街頭兜售鱷魚皮制品,醫(yī)生用聽診器換面包,而總統(tǒng)衛(wèi)隊卻開著裝甲車在金沙薩街頭撒美元。
最黑色幽默的是"假裝工作"運動:1991年,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來訪時,蒙博托命令所有公務員提前三天到辦公室打卡,然后在窗戶上貼出"今日工作已完成"的標語。
代表團離開后,他得意地對部長們說:"看,這就是現(xiàn)代管理藝術!"
統(tǒng)治的"玄學手段"。
個人崇拜大賞:從肖像到巫術的全方位滲透。
蒙博托的肖像遍布全國每個角落:從1000扎伊爾紙幣到火柴盒包裝,從學校課本到廁所門板。
1974年,他下令將金沙薩所有建筑外墻刷成綠色(他的幸運色),導致城市變成巨大的迷彩營地。
更荒誕的是"蒙博托衫"運動:全民必須穿著印有總統(tǒng)頭像的廉價t恤,違者將被處以鞭刑。
電視臺每天循環(huán)播放他的"親民畫面":喂鱷魚、踢足球、與兒童握手。
但真實情況是,這些場景全部在總統(tǒng)府內搭建布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