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憤怒的漁工們并不買賬。
他們用章魚墨汁噴花了曼蘇爾的防彈轎車,在擋風玻璃上寫下了“我們要柴油不要金槍魚!”的標語。
面對這一局面,曼蘇爾連夜發(fā)明了“海洋生物調解法”,讓工會代表與內閣部長進行“深海魷魚摔跤賽”。
他自己則戴著裁判哨躲在防彈玻璃后解說:“注意觸手!這是民主的延伸!”
這場荒誕的調解會,最終以雙方筋疲力盡、握手言和而告終。
2012年,曼蘇爾因腐敗問題而入獄。
然而,即使在牢房之中,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海鮮治國”理念。
他將牢房變成了海鮮黑市,用獄餐蝦仁制作“保外就醫(yī)蝦滑”,賄賂獄警在探監(jiān)時偷運生蠔。
某天夜里,他裹著漁網從排水管鉆出,成功越獄。
臨走前,他還在墻上用魚骨拼出了一句留言:“建議改善牢飯壽司米質量”。
追捕警力全城搜查時,曼蘇爾卻躲在了日本大使館的后院,曬起了鰻魚干。
當警方找到大使館時,他遞上了一份外交照會,上面寫著:“此乃文化研修項目”。
這場越獄事件,再次讓曼蘇爾的名字成為了毛里塔尼亞乃至國際社會的笑談。
下臺后的曼蘇爾并沒有遠離政治舞臺,而是以一種更為獨特的方式繼續(xù)著他的“咸魚治國”理念。
2020年,他在努瓦克肖特的貧民窟開張了一家“虛擬漁業(yè)公司”,用VR眼鏡向投資人展示“全息鱈魚牧場”。
他向投資人描繪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在這個虛擬的漁業(yè)世界中,鱈魚將無限繁殖,為毛里塔尼亞帶來無盡的財富。
然而,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
曼蘇爾的“虛擬漁業(yè)公司”很快便因為技術不過關和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給孫子留下了一本半本的《腌漬經濟學》,扉頁上潦草寫著:“當通貨膨脹時,把央行的咸魚拿出來曬曬”。
這句話,成為了曼蘇爾治國理念的終極諷刺。
如今,在毛里塔尼亞的超市里,當大媽們看到魚罐頭時,仍會忍不住嘀咕:“這包裝上的霉斑,看著像曼蘇爾的執(zhí)政遺產?!?/p>
曼蘇爾的名字和他的“咸魚治國”理念,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毛里塔尼亞的歷史和文化之中。
回顧曼蘇爾的政治生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治國理念雖然荒誕不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里塔尼亞這個國家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
他用自己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解讀和回應,雖然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理解毛里塔尼亞政治生態(tài)的獨特視角。
曼蘇爾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荒誕史,更是一個國家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陣痛和掙扎的縮影。
他的“咸魚治國”理念,雖然充滿了黑色幽默和諷刺意味,但卻也讓我們看到了政治現(xiàn)實中的無奈和荒誕。
在這個充滿變數(shù)的世界里,或許只有像曼蘇爾這樣敢于突破常規(guī)、勇于嘗試的人,才能為我們帶來一絲歡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