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必清帶著捕頭趕來,將馬五牢牢綁住。馬五不甘心地嘶吼:“我沒輸!音蠱還在!它會替我報仇的!”
濟公走到斷裂的琵琶前,掏出“伸腿瞪眼丸”碾碎,撒在琴身上:“蘇姑娘,你的骸骨我會重新安葬,馬五也會受到懲罰,安心去吧?!碧K憐兒的虛影對著濟公深深一拜,化作點點金光消散在空氣中。
被迷惑的百姓也漸漸清醒,紛紛對著濟公磕頭道謝。柳二娘捧著那把斷弦琵琶,紅著眼眶說:“活佛,這琵琶……該怎么處理?”
“把它送到靈隱寺,在佛前供奉七日,超度蘇姑娘的亡靈?!睗f,“以后別買來歷不明的舊物件,有些東西藏著的不是念想,是執(zhí)念?!?/p>
處理完戲臺的事,已是黃昏。街頭的燈籠越發(fā)亮了,煮元宵的香氣也更濃。廣亮揉著肚子:“濟公,折騰了一天,咱是不是該回寺里吃元宵了?方丈說伙房煮了芝麻、豆沙兩種餡!”
濟公卻搖著頭,指向城外的方向:“先去給蘇憐兒找塊墳地,她漂泊了這么久,得有個安穩(wěn)的歸宿。”
柳二娘主動說:“我家有塊地在城郊,風(fēng)景好,就讓蘇姑娘葬在那吧,以后我常去看她?!?/p>
眾人跟著柳二娘來到城郊,捕頭派人挖了墳坑,濟公念了段往生咒,將裝著蘇憐兒骸骨粉末的布包放進坑里。柳二娘在墳前擺了碗元宵,輕聲道:“蘇姑娘,以后每年元宵,我都給你送好吃的來?!?/p>
返回靈隱寺時,月亮已經(jīng)掛上樹梢。寺里張燈結(jié)彩,小和尚們正提著燈籠玩耍,方丈站在大雄寶殿門口等候,見濟公回來,合十道:“濟公,此次你化解了蘇憐兒的怨氣,又擒住了蠱師,真是功德無量。今晚的元宵,為師特意讓伙房多煮了些?!?/p>
濟公嘿嘿一笑,跟著方丈走進禪房。禪房里擺著一大碗元宵,芝麻餡的流著糖心,香氣撲鼻。廣亮拿起勺子就往嘴里送,燙得直咧嘴,卻舍不得吐;必清則給濟公盛了一碗,小心翼翼地吹涼。
“師公,您說明天元宵燈會,還會有怪事發(fā)生嗎?”必清問道。
濟公咬開元宵,甜香在嘴里散開:“說不準。但只要有貧僧在,就不會讓妖邪壞了百姓的熱鬧?!彼闷鹌破焉?,扇了扇風(fēng),眼中滿是笑意。
夜深了,靈隱寺的鐘聲在寂靜的夜里回蕩,與街頭的琵琶聲、笑聲交織在一起。錢塘縣的百姓們忙著掛燈籠、備元宵,柳二娘的玲瓏閣重新開了張,新?lián)Q了把琵琶,彈出的調(diào)子歡快明亮。
濟公站在禪房的窗前,望著天邊的明月,嘴里哼著小調(diào):“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他知道,這世上還有許多冤屈等著化解,還有許多邪祟等著鏟除,但只要他的破蒲扇還在,佛珠還在,就會一直走下去,替天行道,為民除害。
窗外的燈籠晃出溫暖的光,元宵的甜香飄進禪房。濟公打了個哈欠,躺到床上,很快就響起了呼嚕聲。在他的呼嚕聲中,靈隱寺睡得格外安穩(wěn),就像被他守護的錢塘縣一樣,在元宵前夜的靜謐里,靜靜等待著燈會的熱鬧。
第二天一早,元宵的陽光灑進禪房。濟公被敲門聲吵醒,打開門一看,柳二娘帶著百姓們送來的元宵,堆了滿滿一桌子:“活佛,祝您元宵快樂!這是我們親手包的,您嘗嘗!”
濟公笑著拿起一個元宵,塞進嘴里:“好吃!大家快去燈會吧,別耽誤了熱鬧!”
百姓們歡歡喜喜地走了。廣亮和必清湊過來,看著桌子上的元宵,眼睛都亮了:“師公,我們也去燈會逛逛吧!聽說今年有猜燈謎,猜中了有糖畫!”
濟公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走!去看看錢塘縣的熱鬧,比啥都強!”
三人提著燈籠走出靈隱寺,街頭早已人山人海。孩子們追著燈籠跑,小販們吆喝著賣糖畫,琵琶聲、笑聲、猜謎聲混在一起,滿是煙火氣。濟公蹲在糖畫攤前,指著最大的龍形糖畫:“老板,給貧僧來一個!”
陽光灑在他的袈裟上,暖融融的。畢竟,他是濟公,是那個鞋兒破、帽兒破,卻最愛看百姓熱鬧的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