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遠,你說得對。所以,我們接下來的動作要快、要準。
你回去后,把今天的現(xiàn)場情況,特別是群眾反映的逼出人命、株連式處罰、經濟負擔加重等問題,形成一份詳實、客觀、有充分證據(jù)的報告。
同時,研究國家和省里關于殯葬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做到有理有據(jù)。
我們要爭取大多數(shù)常委的支持,特別是那些對平墳運動一直有保留意見的同志?!?/p>
“徐書記,我會盡快準備好材料?!?/p>
徐有為意味深長地說:“龍城的發(fā)展,需要的是凝聚人心,而不是制造矛盾;
需要的是法治和理性,而不是運動和蠻干?!?/p>
徐有為頓了頓,忽然問:“志遠,剛才所見所聞,你怎么看?”
吳志遠謹慎回答:“徐書記,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再好的初衷如果被歪嘴和尚念錯了經,也會變成擾民害民的惡政。
海河縣的殯葬改革之所以引發(fā)強烈反彈,問題就出在執(zhí)行過程中嚴重脫離群眾,忽視了傳統(tǒng)情感,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層層加碼,甚至摻雜了特權思想和權力任性。
這不僅達不到改革目的,反而在制造新的矛盾,透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p>
徐有為點頭道:“志遠,你說到根子上了。移風易俗,需要的是春風化雨,而不是狂風暴雨。
靠行政命令,靠挖掘機,平不掉千百年的傳統(tǒng),只能平地起怨氣,平掉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儒家講‘養(yǎng)之’‘教之’。
我們有些干部,就是太心急了,太迷信權力的強制力了!”
車子駛向前方。
吳志遠試探著問:“徐書記,接下來去哪里?要不,中午就去我父親的水產養(yǎng)殖場用餐?
我讓媽媽做幾道農家土菜。媽媽廚藝挺好的。
前些年,村里有紅白喜事,都請我媽掌廚。
這幾年,她主要在水產養(yǎng)殖場,以場為家?!?/p>
徐有為似乎有些心動:“志遠,你家在哪個鎮(zhèn)?距離這里有多遠?”
吳志遠說:“龍橋鎮(zhèn)。就是張萬林龍橋煤礦所在的鎮(zhèn)。距離這里也就二十幾公里?!?/p>
徐有為看看時間,說道:“也行,聽你的。先去你爸爸水產養(yǎng)殖場,下午,我們再去別的地方看看。
不過,你暫時不要透露我的真實身份,就說我是你朋友,因為場里不僅有你父母親,還有其他人?!?/p>
吳志遠心中大喜,連忙應道:“好的,徐書記,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