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也給了后人警示:無論客觀條件如何,缺乏實戰(zhàn)經驗、低估戰(zhàn)場變數(shù)仍是其致命缺陷,“紙上談兵”的教訓至今具有現(xiàn)實意義。
趙括的故事提醒我們:理論需結合實踐:知識需通過實踐檢驗,空談易誤事。
二則是決策需全面考量:戰(zhàn)爭(或重大決策)的失敗往往是多方因素的結果,不可單歸咎于個人。
司馬遷在《史記》中未完全否定趙括的勇氣,后世對其評價也應更趨客觀——他是失敗的將領,卻非純粹的“無能之輩”,其命運是個人局限與時代悲劇的交織。
李俊在禁軍守護的大書房里,從最初的記錄里,以及殺神白起的記錄上,看到了最真實的長平之戰(zhàn)。
李俊認為趙括當?shù)闷鸫髮④姷姆Q呼,但是他還是不如廉頗,這個是肯定的。
李俊認為自己絕對不能犯趙王的錯誤,敵人越是想讓你干的事情,你就越不能干。
另外一個李俊認為更重要,那就是糧草后勤。
李俊認為,在敵我雙方旗鼓相當?shù)臅r候,后勤的作用將無限大。
應該說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綜合實力,而不是簡單的戰(zhàn)斗力了。
“他娘的,頡利可汗真他娘的能跑,干脆以后就改名叫頡利跑跑算了。
草(一種綠色植物),一人雙馬,一人三馬就了不起啊?
他娘的,有本事你不要跑,倒是和我干一仗再說啊?!?/p>
李俊吐出一口煙,把手里的戰(zhàn)報拍桌子上,氣得他直接就開口大罵。
前方傳回來的一份份飛鷹急報,里面的內容讓李俊看得火冒三丈。
突厥人一人雙馬或者是一人三馬,逃命的時候跑得不是一般的快,李氏壯奴聚結了全部騎兵四萬多,怎么也追不上。
這幾天的戰(zhàn)果不大不小,搶了一些突厥人的戰(zhàn)馬,但是現(xiàn)在突厥人沒有糧草,開始殺馬吃了,這讓李俊氣得肝疼。
“郎君,咱不生氣哈,來,先坐下來喝口茶?!?/p>
大總管羅七娘子輕聲細語在李俊耳邊,膩聲哄小孩一樣的哄李俊,生怕他氣出個好歹。
“我怎么能不生氣?娘子你看看這軍報上說的什么,突厥人在殺馬吃肉。
他們怎么舍得?他們怎么敢的?
啊,他們怎么敢的?
那是老子的馬,他們在吃老子的馬。
傳我的命令,追擊的族人加強壓迫,盡可能的不讓突厥人停下來休息,最好逼突厥人回頭和我們決戰(zhàn)。
王八蛋啊,竟然殺馬吃肉?
這些王八蛋可以拿戰(zhàn)馬和我們換糧食啊,老子又不是不換給他們?!?/p>
青鸞娘子和大總管羅七娘子,一左一右給李俊撫胸順氣,她們對于郎君說突厥人的戰(zhàn)馬是自己的,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
但是她們對于自家郎君的腦洞大開,還是覺得自己大開眼界,覺得跟不上自家郎君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