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在此時動了心思,想在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
但此時剛受到日本人邀請,自然不好意思直接提出來,于是就賣命的給日本人提供技術,資產(chǎn)。
加速日本人在東北的建設,而日本人也借此穩(wěn)固了后方。
猶太人的賣力工作,自然換來了日本人的好言相向。
但是日本人并不喜歡猶太人,他們對這個自大的民族也很是反感。
但由于需要猶太人的技術和資產(chǎn),于是只得裝模作樣。
猶太人誤以為日本人對他們友善,于是就派人向日本人提出,想要在東北買下一塊土地用來建國。
大批猶太人聽聞后蜂擁而至,此事也在中國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人對這個忘恩負義的民族破口大罵。
日本人雖然表面沒有表示不同意,但卻支支吾吾的一直拖時間。
正在這個時候,戰(zhàn)爭走向發(fā)生了改變。
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猶太人無法再以蘇聯(lián)前往東北。
而日本人與德國,又成了軸心國,開始對猶太人卸磨殺驢。
猶太人當時在中國還有一個上海的定居地,1940年,日本人為了取得德國的信任,開始奉行德國的政策。
雖然日本人沒有像德國那樣,對猶太人趕盡殺絕,但是以前的好臉色全都沒有了。
日本人將猶太人關進了上海的無國籍難民隔離區(qū),并且阻止更多的猶太人前往上海。
東北的猶太人本還想從東北逃到關內(nèi),以求再次完成復國夢。
但先前猶太人的做法,已經(jīng)徹底的激怒了中國人,沒有一個地方愿意接納他們。
東北人更是對猶太人嗤之以鼻,猶太人在中國沒了落腳的地方,只好回到了自己在中東巴勒斯坦的老家,尋求再次復國。
這次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我們不能奢求每一個接受幫助的人都心懷感恩,但至少不要恩將仇報反咬一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