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
渭水北岸二十里……
武德九年……
玄武門之變后一個月……
寒風(fēng)凜冽,旗幟招展,人嘶馬叫,刀槍如雪。
長安城這個猶如亙古荒原巨獸前,鋪天蓋地的全是人……
俗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際。
而這片大地上,此時此刻鋪滿了近二十萬突厥騎兵,二十多萬隴西李氏壯奴,兩萬多右武衛(wèi)府兵,三萬多崔氏壯奴,三萬多鄭氏壯奴。
長安城猶如亙古不變的洪荒巨獸,注視著眼前的幾十萬渺小,卻又壯觀的旗幟鮮明的,要把彼此送入地獄的兩波人。
李俊覺得渭水之盟也好,便橋之約也罷,無論如何對漢兒來說都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
他既然來到了唐朝,又有這個實力,他就讓全天下的漢兒揚眉吐氣。
他希望漢兒在面對胡兒的時候,哪怕是一個老弱婦孺,拿著一把糞叉也有膽氣喝問胡人下馬的膽氣。
李俊很喜歡一句話:凡犯我大漢者,雖遠(yuǎn)必誅。
之前的時候漢兒有被淪為兩腳羊,夕則奸淫旦則食的至暗時刻。
但是漢兒能追王逐北,封狼居胥的高光時刻,所以李俊特別的惡心儒家,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把漢兒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
長安城可以跑馬的城墻上,之前的天策上將軍,現(xiàn)在已經(jīng)篡位的李世民李小二率領(lǐng)著文武大臣,無聲的看著七八里外對峙的兩方。
城墻下的雙方彼此之間的小股斥候陣前廝殺,一刻也不曾停下來,慘烈無比。
只是片刻之間,雙方的死傷就不下兩千。廝殺的人數(shù)從開始的十幾人,幾十人,幾百人。也變成了兩三千人的騎兵互砍。
站在長安城城墻上的君臣眾人,心思各異。
但是無論是誰,都為隴西李氏的兵強馬壯而感到心驚。
騎兵……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就十分稀缺的戰(zhàn)爭之王。
漢武帝舉全國之力才供養(yǎng)了多少?
現(xiàn)在整個大唐十六衛(wèi)加起來才多少?
三萬騎兵,眼前的李氏三房的敗家子,就擁有最少三萬騎兵。
具裝騎兵(鐵甲重騎),也不下三千之?dāng)?shù)。
他要干什么?
律法規(guī)定:私藏鎧甲是重罪,超過三副就是殺頭的重罪。
搞笑的是,當(dāng)李俊光明正大的把家里的鎧甲都擺在那,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說他的不對,要給永安侯,現(xiàn)在的永樂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