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糧價暴漲,官府和私人的粥鋪因缺糧而停擺,開始出現(xiàn)餓殍的時候,絕望之下的流民,送孩子到“育嬰堂”的流民便人潮洶涌……
馬大善人不僅信守承諾管飽孩子,還命人將他們清洗干凈,換上新衣。
開始的時候,馬大善人允許父母探望,流民們見自家孩子被照料得“白白胖胖”,便也安心離去,并大力宣傳。
馬大善人對每一個送來的孩子都面露悲憫,緊握著那些餓得奄奄一息的小手,再三向流民保證,定會視如己出。
待眾人散盡,馬大善人臉上的悲憫瞬間褪去,望著抓著自己衣擺,眼神惶恐的孩子,眼神示意手下,準備好獻祭儀式的同時,并把消息傳出去……
第二天,城里的大布商找來,他神色悲惶。
前幾天他纏綿病榻的小兒子過世了,大布商抓著馬大善人的手悲切的說:“太可憐,才七歲,還沒長大成年就夭折了,到了地下也是形單影只的鬼,做父母的于心不忍,想給他配一個冥婚。”
已經(jīng)改名馬內(nèi)的約書亞,來到漢地也快二十年了,他當然知道俗夭折的男孩配冥婚,那是這里自古以來的民間習俗。
一般都是把已經(jīng)葬在墓里的女娃娃挖出來,賣給男孩的父母,男孩下葬的時候一起埋進一個墓里。
這里唯一的問題就是,很難找到年紀差不多,又剛死不久的女娃娃。
冥婚的時候,女娃娃往往已經(jīng)死了一段時間了,等同葬的時候形狀恐怖。
普通的平民百姓并不講究這些,有的冥婚就已經(jīng)不錯了。
但他是大布商,家財萬貫,良田千頃,使奴喚婢,怎么可能和老百姓一樣呢?
馬大善人當然一聽就明白了大布商的意思,安撫了悲傷的大布商,說我們的關系這么好,讓他自己挑。
友情價,包服務,并送貨上門。
于是那個大布商挑選了一個五六歲的女娃娃。
那個女娃娃洗完澡,穿上了她做夢都不敢想的新衣服,吃了一頓她從來沒有吃過的豐盛的晚餐,她純真的眼睛里閃動著喜悅和滿足。
然而,她接下來便被一個下人生生的扼死,被下人送到了大布商那里,和他病死的小兒子葬在了一起。
接下來的幾天,越來越多的人找到馬大善人,育嬰堂一個專門的小屋子里,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雙眼汩汩冒著血,仔細一看,他眼珠子都沒有了。
小男孩奄奄一息,不停的喊著:“娘親,娘親。”一會兒后就徹底的沒了氣息。
由于這個時代治不好的病太多了,也就導致了巫蠱之術盛行,也就有了“缺什么補什么”的說法。
不少帝王都相信這些,民間更是深信不疑。
于是心臟不好的吃心臟,頭痛的吃腦子,連小男孩的蘿卜根都是暢銷品。
侯府的老太君眼睛完全就是看不見了,她兒子給她訂了一雙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