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能在史書上留下來名字的女人,或者是諱莫如深,語言不詳?shù)呐?,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由于歷朝歷代史書的特點,無論如何都不會花費大量筆墨寫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往往幾個字就記錄結(jié)果了事。
事情的經(jīng)過?里面的權(quán)謀?
你猜去吧……
比如漢文帝的代王后伊夫人和她四個兒子,為什么在代王登基之前的一個月內(nèi)全部病死?
為什么這樣的一個馬上就成為皇后的女人,為什么會在代王登基前死了?
怎么死的?
為什么她的四個兒子前面都好好的,為什么一個月內(nèi)就全部病死?
為什么司馬遷只一句話就簡單的記錄了代王后?甚至是她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撥開這里面的事情,李俊只看到了和史書上形象,完全就不是一個人的漢文帝。
殺伐果斷,手起刀落,精于權(quán)謀,懂得妥協(xié),冷血無情。這些上位者的品質(zhì),漢文帝一樣不缺。
李俊來到這個時代的十幾年,在大書房里看書,除了《山海經(jīng)》這些奇書,他最喜歡看的就是族中記事。
春秋戰(zhàn)國到隋末的記錄,讓李俊看的是如癡如醉,里面的人和事,是永遠不會出現(xiàn)在史書上的。
后人想要知道這里面的事情,只能通過各種資料互相印證,加上合理的猜測。
嗯,后人把這種行為,叫做……考古。
而李俊不用這么麻煩,他想知道哪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歷史背景,參與之人,事情的起因,事情所帶來的影響,能夠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李氏族中記事秘密檔案里,都記錄的清清楚楚。
所以李俊除了蠻佩服秦始皇贏政,他不佩服任何一個歷史名人,甚至是十分的鄙視被后人十分吹捧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俊覺得李老二是一個敢做不敢當?shù)呐撤颍麐尩?,想當皇帝又不是什么錯,這個過程中使用了陰謀詭計,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只要他李二不改歷史,是非功過任人評說,李俊覺得他李老二還算一個敢作敢當大丈夫。
而李二做了皇帝后的操作,李俊就看不起他了,覺得李二連武則天都不如,起碼人家直接就給自己立一個無字碑,是非功過,任后人評說。
修改歷史,美化自己,還他娘的寫一本書叫……《帝范》,用來教后世的皇帝怎么當好一個好皇帝,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俊決定自己這輩子要寫兩本書,一本叫《隋末唐初五十年》,另外一本書就叫《中華地理圖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