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后世標準思維的李俊,想要控制西域的河流。。。。。。
控制西域的水源,這是一個十分異想天開,異常瘋狂的想法。
李俊知道最大的野心家也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任何人有能力控制西域的這五百七十多條河流。
但是李俊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西域的這五百七十多條河流,但是控制一兩條還是沒有問題的。
李俊想了很久,也仔細的回憶了一下于闐國的歷史記錄,才沒有下令挖開和田河,強行令其改道。
于闐國在唐朝前期就與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聯(lián)系,貞觀年間歸附唐朝,成為唐朝管轄下的羈縻政權。
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后,于闐被納入其管轄范圍,成為“安西四鎮(zhèn)”之一(其他三鎮(zhèn)為龜茲、疏勒、焉耆碎葉),唐朝在此駐軍、設置官吏,加強對當?shù)氐闹卫怼?/p>
安史之亂后,唐朝對西域控制力減弱,于闐曾一度被吐蕃攻占,但仍與唐朝保持聯(lián)系,晚唐時復歸唐朝影響范圍。
于闐是絲綢之路南道的樞紐,以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尤其是玉器、絲綢、地毯制作)聞名,商貿(mào)繁榮,是東西方商品交易的重要節(jié)點。
于闐以佛教為主要信仰,擁有眾多佛教寺廟和石窟(如丹丹烏里克遺址),佛教文化興盛,同時受中原文化、印度文化等影響,形成獨特的多元文化風貌。
于闐國主多采用漢式封號,如“于闐王”,并遣使朝貢唐朝,雙方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交流頻繁,中原的制度、技術等也傳入于闐。
于闐與周邊的吐蕃、回鶻等勢力有過交鋒與合作,在西域復雜的政治格局中保持著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
總體而言,唐朝時期的于闐國是西域兼具重要戰(zhàn)略地位和文化影響力的政權,與唐朝關系緊密,是絲綢之路繁榮的重要見證者。
而現(xiàn)在的于闐王族尉遲氏,就是歷史上以畫技聞名于世的大小尉遲的家族。
李俊很早之前就在心里對李二說了聲抱歉,“安西四鎮(zhèn)”不會再出現(xiàn)了,西域是我李俊的囊中之物了。
西域在我李氏的控制下,總好過在你李唐手里,免得百十年后讓漢人徹底的失去西域。
我隴西李氏族人會把這片土地牢牢的抓在手里,直到天長地久。。。。。。
。。。。。。
很早之前李俊就有了計劃,趁突厥人南下興舉族之兵,完成“黃牛脫甲”計劃,掙脫自隋文帝開始套在隴西李氏脖子上的繩子。
并趁此機會率大軍北上,給李氏搶一塊東西橫跨萬里的土地。
李俊打算控制西域的部分水源,完全控制西域的糧食,控制西域的物資,控制西域的物資交換價格。
這是李俊的野心,并且十分的具有可行性,他相信只要做到了這些,他就徹底的控制了西域這片遼闊的大地。
多少次午夜夢回,李俊都會開心的笑出聲,這是一個好時代,誰的拳頭硬誰就有道理。
無數(shù)的土地,無數(shù)財富,掄刀子搶就是了,不會有人遣責什么的,實在是太爽了。
更巧的是,自己有兩百多萬嗷嗷叫想找人干仗的彪悍族人,如果這樣都不搶他娘的,簡直就是對不起把自己送到這個時代的老天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