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的路兩旁擺滿了注水旗,上面印著“千年窯火,薪火相傳”的字樣,還有賣陶瓷手鏈,茶杯,陶瓷花,陶瓷擺件等各式各樣的陶瓷小攤位。
曲荷順著人流往里走,過了入口,就是鳳翎湖,微風習習,碧波蕩漾,來往不停的擺渡車接送著游客。
等曲荷上山后,已經(jīng)到了開窯的時辰。
她站在人群最外圍,和大家一起祭拜太平窯。
吉時一到,燒窯老師傅登上臺階,拖著長腔高喊:“開~窯~!”
五彩煙花騰空而起,在藍天下絢爛綻放。
窯門慢慢打開,一個個匣缽被依次取出,從老師傅的手中交到年輕學徒手中,動作虔誠。
曲荷遠遠看著,眼眶突然就濕了。
窯火不熄,代代相傳的不僅是手藝,更是一種精神。
她想起了把一輩子都奉獻給窯火的外公,小時候他總說“瓷土要先粉碎,才能成器。”
初聽不知意,現(xiàn)在卻終于明白了。
她想,自己也應該和瓷土一樣,經(jīng)過粉身碎骨,然后在水深火熱里,涅槃重生!
開窯節(jié)后半場是大師作品展覽。
周時安發(fā)來消息,說他老師的作品就在山腰下的瓷國之源展區(qū),讓她過去碰面。
曲荷根據(jù)指示牌到了瓷國之源,大師休息室就在附近。
她剛給周時安發(fā)完消息,就聽到人群躁動聲大了些。
她回頭,就看到一個被記者和粉絲簇擁在中間的女人。
是燕舒。
她今天換上了一身干練的米白色套裝,外面系著大師同款藏青圍裙,頭發(fā)挽了個利落的丸子頭。
她游刃有余地面對記者提問,嘴角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
曲荷看著她走進大師休息室,只是她注意到,燕舒的目光若有若無地在她身上停留了一下。
很快,一閃而過,好像錯覺。
但曲荷的注意力不在那一眼上,全落在了燕舒脖子上的那枚羊脂玉扣吊墜。
那枚玉扣,她見過!
和莊禧脖子上戴的那枚,幾乎一模一樣!
燕舒怎么會有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