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p>
楊帆答應了一聲,往村東邊走去。
老媽李秀英和三嬸王愛玲的關系不怎么樣,這一點他心里有數(shù)。
只是具體的原因,他并不了解。
他曾經(jīng)問過楊金財,可是楊金財當時跟他說: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問那么多干嘛?好好讀你的書,別管那些沒用的。
他也就沒再問了。
今天他才知道,原來是為了宅基地。
在農(nóng)村,兄弟之間最容易因為兩個問題起矛盾。
第一個,是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
第二個,就是宅基地的繼承分配問題。
尤其是那種兄弟多的家庭,分家時,宅基地是最難處理的。
因為這玩意兒是永久產(chǎn)權,自己用不完,還可以傳給兒子,兒子用不完還能傳給孫子。
所以誰都想多分一點。
老楊家分家的時候,是在十幾年前,那時候楊帆還很小,一點記憶都沒有。
他聽李秀英說過,當時是特意請了楊帆的舅公過來主持分家。
這也是農(nóng)村的特色,兄弟分家時,一般都是舅舅出面。
本家的叔叔伯伯,甚至父母,都不適合多說話。
原因也很簡單,叔叔伯伯可能會搶家產(chǎn),父母可能會偏心。
而舅舅是最大公無私的。
當時其它的東西都分好了,楊金財和楊金水兩人也心悅誠服。
唯獨村東頭的那塊宅基地,有點難搞。
那地方原來是楊帆太爺?shù)睦险?,是三間茅草屋,一間牛棚,兩間豬槽連在一起。
因為這幾樣建筑的面積大小不一,導致了這塊地盤的形狀很奇怪。
彎彎扭扭的,像個漏勺。
這下,舅公也做不到平均分配。
無奈之下,他在宅基地的中間大致畫了一條線,線的兩端,埋了石頭作為標記。
然后采取抽簽的方式,讓兄弟兩個抽。
抽到哪邊就是哪邊。
抽完以后,當時算是把問題解決了。
可同時也留下了隱患。
因為李秀英和王愛玲妯娌倆都是勤快人,宅基地分好后,她們在各自的一邊上種起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