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沒想到的這個當下,提前了數年,突如其來地就降臨了。
信都成為了魏劭狙擊迎戰(zhàn)的臨時戰(zhàn)前軍事指揮部。
這座城池上空的氣氛,一下變得緊張了。
幾天之后,民眾終于也留意到了仿佛源源不絕的從四方趕赴到了這里的披甲執(zhí)銳、神色肅穆的將軍們。
他們開始忐忑議論,一場新的戰(zhàn)爭,是否又要到來了。
民眾們猜想的并沒有錯。
李典、李崇、張儉,魏梁魏劭麾下那些身經百戰(zhàn)的將軍們,于數日之內,獲悉消息,在做好后防留守準備后,從幽州、并州等地應召,陸續(xù)火速奔赴到了信都。
大軍開始陸續(xù)南下,陳兵黃河北岸。
信都的四方城門,從早到晚,即便深更半夜,也不時有流星快馬如同閃電似的馳騁出入,遞送各種訊報和消息。
信宮前堂的議事大堂里,燈火往往深夜不滅,乃至通宵達旦。
魏劭和他的謀士、將軍、輜重、糧草官們,在那里議定對策,商討方略。
對于這場大戰(zhàn),他們早已經有過準備。
是以雖然氣氛緊張,但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只是魏劭一下就變得忙碌異常。
白天小喬不可能再看到他。
晚上他也總是回的很晚。
有時已是凌晨,他睡下去沒片刻,也會被突然傳來的一個關于黃河前線的新的消息給叫走。
半個月后,十一月底的這一天,魏劭最后定下了應戰(zhàn)之策。
以黃河北的黎陽渡為大戰(zhàn)本營,建寨扎柵,高唐、范津兩地,建犄角之勢,西南兩百里外的黃池為糧草庫,構防線嚴陣以待,狙擊幸遜大軍于黃河北岸,決一大戰(zhàn)。
三天后,他將離開信都,率大軍發(fā)往黎陽。
也是在同一天,小喬收到了來自徐夫人的一封信。
徐夫人的信很簡單,只有一句話。
她說:代祖母為劭兒送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