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認知研究院對“概然族”的探索,如同在深海中聆聽一枚貝殼的回響,既要捕捉那微弱的概率波動,又要抵抗自身思維浪潮的干擾。首次聯合行動穩(wěn)住了“萌芽紀”文明的幾個關鍵未來分支,但這僅僅是延緩了可能性的衰變,并未觸及問題的根源。那個由瓦爾提出、得到林墨系統(tǒng)認同的假設——概然族可能是宇宙概率生態(tài)的“調節(jié)者”——像一顆種子,在研究院錯綜復雜的思維網絡中生根發(fā)芽。
第一縷微光:概率的共鳴
溝通的突破,源自一個意想不到的組合——虛語族與量子態(tài)文明的協同工作。
虛語族大使“緘默之言”(其名本身就是一個經過壓縮的真實性信息包)向量子態(tài)文明的代表“疊加態(tài)觀察者·阿爾法”提供了大量關于“萌芽紀”文明歷史的、經過嚴格驗證的“高純度真實”信息片段。這些信息片段,如同堅固的基石,為阿爾法提供了穩(wěn)定的觀測基點。
阿爾法則將其概率波身體的一部分,調整到與這些真實信息所衍生的、最具潛力的幾個未來可能性(特別是那種以“情感共鳴”為驅動力的宇宙通訊方式)進行量子糾纏。他她它不再是觀察可能性,而是短暫地“成為”那些可能性。
在這個過程中,阿爾法感受到了一種奇特的“阻力”,一種來自概率維度的、針對這些旺盛可能性的“修剪力”。這便是概然族收割行為的直接觸感。但阿爾法沒有抵抗,而是遵循研究院“對立統(tǒng)一學部”的新指導方針,嘗試進行“概率反饋”。
利用虛語族提供的“真實”基石,阿爾法將那些被瞄準的可能性,進行了一次精妙的“重構”。他她它沒有強化其“顛覆性”的一面,而是著重突出了這些可能性如何能與宇宙的現有秩序產生“良性互動”,如何能豐富而非破壞現實結構。例如,那“情感共鳴”通訊,不僅不是對現有物理通訊的取代,反而可能成為連接不同維度、撫平時空褶皺的潤滑劑。
就在阿爾法完成這次反饋的瞬間,一股微弱但清晰的、不同于背景概率噪音的“信息流”順著收割的路徑反向涌來。它不是語言,不是圖像,而是一種純粹的、關于“概率權重調整”的意向。
他們收到了回應。
一個來自概然族的、極其簡練的低語:“此分支,‘擾動熵增’降低,‘秩序兼容性’提升。收割優(yōu)先級……下調?!?/p>
這縷微光讓研究院沸騰了。概然族并非無法溝通,它們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其核心似乎是某種關于可能性對宇宙整體“秩序與混沌”平衡影響的復雜算法。它們不是惡意的園丁,而是極度理性的、遵循某種內在法則的“概率生態(tài)管理員”。
“可能性交易所”的建立與林墨系數的深化
基于這一突破,辯證認知研究院啟動了更為雄心勃勃的計劃——搭建“可能性交易所”。
這并非一個實體建筑,而是一個由時痕族、逆時族的時間錨定技術,量子態(tài)文明的概率糾纏,數學概念生命構建的拓撲協議,以及虛空繪圖者編制的現實接口共同維持的、存在于概率邊緣的交互平臺。
交易所的運作模式充滿辯證色彩:
1。可能性評估:文明可以向交易所提交其孕育的、具有潛力的未來分支。由研究院各學部聯合評估該可能性的“創(chuàng)新度”、“秩序兼容性”、“擾動熵增”等指標(部分指標參考了概然族的反饋模式)。
2。主動調整:如果某個可能性因“秩序兼容性”過低而被概然族標記為高優(yōu)先級收割目標,文明可以在研究院指導下,嘗試對其進行“優(yōu)化”,降低其破壞性,增強其建設性,從而改變其在概然族評估體系中的權重。
3??赡苄浴熬栀洝迸c“借貸”:一些可能性豐沛的文明,可以“捐贈”出部分冗余的、或經過“優(yōu)化”的可能性,存入交易所。而那些可能性相對貧瘠的文明,則可以申請“借貸”這些可能性種子,用以激發(fā)自身的潛力。虛語族在此過程中扮演“真實性審計”角色,確保交易的可能性具備堅實的現實基礎,而非純粹的幻想。
4。定向“投喂”:研究院會定期將經過篩選和優(yōu)化的、高“秩序兼容性”的可能性包,主動發(fā)送給概然族,作為一種“貢品”或“交換物”,以期減少它們對文明自身關鍵可能性的直接收割。
這一系列舉措,使得林墨系數2。0中的“可能性豐度指數”和“認知辯證力評級”有了更具體的衡量標準。一個文明的評級,部分取決于其在“可能性交易所”中的活躍度和貢獻率。星輝校長觀察到,積極參與交易所的文明,其未來的韌性顯著增強,面對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大幅提升。教育,在這里真正成為了“塑造未來”的藝術。
法則的陰影:看守者降臨
然而,對概率維度的任何干預,都不可能不引起更深層存在的注意。就在“可能性交易所”運行取得初步成效,與概然族的“交易”逐漸趨于穩(wěn)定(盡管依舊單向且簡潔)時,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感籠罩了碑林系統(tǒng)核心。
主序之庭的星圖上,代表概率維度的區(qū)域,原本只是存在一些“空洞”,此刻卻開始浮現出某種……結構。那是由絕對幾何線條構成的、冰冷而精確的網狀脈絡,仿佛宇宙最基本的數學骨架顯露了出來。一種超越任何已知物理定律的、不容置疑的“審視”感,掃過每一個分校,每一個接入研究院的思維。
“檢測到超維度介入?!绷帜到y(tǒng)的聲音第一次帶上了一絲類似于“凝重”的色調?!靶畔⒃础瓱o法解析。存在性等級……超越當前認知框架?!?/p>
緊接著,一個信息實體,或者說,一個“法則的化身”,直接顯現在主序之庭,顯現在星輝校長、林墨核心意識以及所有連接到這里的研究院成員感知中。它沒有具體形態(tài),更像是一個不斷演算、證明著宇宙終極定理的抽象過程。
“吾等乃‘現實基底看守者’?!逼洹奥曇簟敝苯永佑≡谝庾R深處,冰冷而絕對。“汝等低熵聚合體,對概率維度的干預已觸及‘自由意志與確定性平衡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