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林墨的生活在外人看來,與過去三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沒有絲毫不同。他依舊在早晨八點五十分準時推開圖書館那扇沉重的玻璃門,開啟一天的工作;依舊一絲不茍地整理書籍,將錯位的知識歸還原處;依舊用那種溫和而略帶疏離的態(tài)度,應對著每一位讀者的咨詢。就連窗外那連綿的秋雨,也似乎成了他恒定背景的一部分。
然而,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卻是翻江倒海般的暗流洶涌。那個名為“世界編輯器”的存在,如同一個猝不及防闖入他寂靜世界的異客,徹底打破了他內心的平衡。
他強迫自己保持常態(tài),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比如在狹小的休息室午休,或是下班后回到他那間家徒四壁的出租屋——才會小心翼翼地、像拆解一枚極其精密且可能危險的炸彈般,研究這個突如其來的“金手指”。
他發(fā)現,這個自稱“試用版”的編輯器,界面極其簡潔,甚至可以說是簡陋得過分。除了中央那個可以隨著他意念縮放和切換視角的微縮現實地圖(目前僅限于以他為中心,半徑大約五十米的范圍,邊緣區(qū)域則模糊不清),以及右下角如同游戲UI般清晰顯示的能量儲備數值外,整個界面上,就只有【現實推演】這一個功能圖標是亮著的,散發(fā)著幽藍色的、可供選擇的光芒。其余區(qū)域則是一片灰暗,標注著諸如“物質重構”、“概念編織”、“因果洞察”等聽起來就令人心驚肉跳的詞匯,但都上了鎖,無法觸碰。
他開始了謹慎而系統(tǒng)的測試。
首先,他嘗試了對一些微不足道、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未來事件進行推演。
【推演:明天早上九點,常來的李大爺會借閱什么書籍?】
【推演啟動…目標事件復雜度低,關聯性強。消耗能量0。01單位?!?/p>
推演畫面顯示:李大爺會借走一本《中國鳥類圖鑒》和一本《圍棋入門》。
第二天,李大爺果然準時到來,并在林墨看似隨意的推薦下,借走了這兩本書。分毫不差。
【推演:我五分鐘后走去茶水間倒水,會不會踩到門口那塊松動的瓷磚而滑倒?】
【推演啟動…消耗能量0。02單位?!?/p>
畫面顯示:他會因為低頭思考而忽略腳下,踩中瓷磚邊緣,水杯脫手,但能勉強穩(wěn)住身形,只是濺濕褲腳。
林墨依言小心留意,順利避開。他注意到,干預自身行為所消耗的能量,似乎比干預外部事件要少。
接著,他嘗試將推演目標轉向外部、但更具不確定性的公共事件。
【推演:今天下午三點是否會停雨?】
【推演失敗。警告:目標事件涉及復雜區(qū)域氣象系統(tǒng),遠超當前權限作用范圍及計算能力?!?/p>
【推演:下一期雙色球一等獎號碼是多少?】
【推演啟動…警告:目標事件與宿主無直接強因果聯系,且涉及大規(guī)模隨機數生成及海量平行世界信息糾纏,推演精度將大幅下降至不可信范圍(<0。001%),能量消耗急劇增加。預計消耗50單位能量。是否繼續(xù)?】
林墨果斷放棄。50單位!這讓他對直接獲取橫財的難度有了清醒的認識。編輯器似乎遵循著某種嚴格的“等價”或“擾動最小化”原則,直接篡改概率極低且影響巨大的事件,代價高昂到無法承受。
幾次測試下來,他初步摸清了一些規(guī)律:
1。范圍限制:推演嚴格限定于自身周邊有限物理范圍,無法觸及宏觀、遙遠或與自身關聯度極低的事件。
2。時長固定:最長推演時長鎖定為5分鐘,無法延長。
3。能量經濟學:消耗與事件的復雜性和對現實可能造成的擾動程度正相關。干預現實后,會根據引發(fā)的“情緒波動”(如感激、恐懼)和“信息擾動”(如改變他人決策)來回收能量,有時能小賺,但若干預不當,很可能入不敷出,甚至引發(fā)警告。
4。權限壁壘:“試用版”三個字像一道無形的鴻溝,提醒著他目前所能接觸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同時也暗示著未知的風險和限制。
這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探索,既帶來了一種掌控未知的微弱興奮感,也伴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每一次啟動推演,他都感覺自己在觸碰某種不該由凡人掌握的力量。而更讓他寢食難安的是,這個編輯器究竟從何而來?那場改變他命運的實驗室意外,是否與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