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莊這伙人從粥廠離開,隊伍最后的八組村民們,依舊扯著嗓子轉頭對那些難民吼道?!俺燥柡茸愫螅瑒e忘了跟貴人討幾件棉衣啊,俺瞅官府粥棚那里舊棉衣有很多?!?/p>
“曉著了,曉著了,等俺們在下一個粥廠趕上你們哈?!?/p>
“嗯嗯,俺們盡量走慢點,等著你們呢?!?/p>
此時,周家莊這伙人才真正的向海灣方向出發(fā)了,大伙兒渾身上下都是勁兒,原本幾乎空了的柳筐兒,都裝上了幾件從富家大戶那里討要來的棉衣和棉被。
大伙兒一路上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免費的吃食和自家討來的衣物。
黃瘸子媳婦時不時摸一把柳筐中的厚棉被,真正棉花做的棉被兒,不說面料曾經(jīng)見都沒見過,就是填充的棉花都是曾經(jīng)不敢想的。
楊三洲在粥廠不顧媳婦和老娘的阻止,愣是將腳上的毛窩子換了下來,穿上了厚實的棉鞋。
路沒走多遠,楊三洲覺得自己的腳上的棉鞋,都快被老娘和婆娘兩人的眼神瞅出洞了。
那可是實打實填充了棉花的,黑幫白底好看的緊。可是這棉鞋趕路穿著實有些浪費了,她覺得趕路還是穿毛窩子好。
“老三啊,你還是將腳下的棉鞋脫下來吧,趕路費鞋?!睏钇抛尤塘擞秩蹋€是決定忽視楊三洲輕皺起的眉頭,再次讓他將舊棉鞋換下來。
楊三洲婆娘也不再猶豫,愣是將毛窩子塞到了楊三洲手里,“趕緊換下來吧,再不換就臟啦,這棉鞋留著不趕路時再穿?!?/p>
楊三洲瞪眼瞅了眼自己婆娘,他很想說:你咋不說,留著不走路時穿呢?
周三郎原本也想將毛窩子脫掉換上棉鞋,轉頭瞅見楊三洲放下了擔子正在路邊換鞋,他瞥了一眼周婆子和孟彩萍,只能收起蠢蠢欲動的心。
這下趕路,再也不是你牽著馬我挑著擔了,有牲口人家的老人和小娃們坐到了牛背上。大家伙兒迎著寒風,頂著冬日的暖陽走在官道上,沒有多少重量的柳筐兒,擔在肩頭也不用扭著腰配合顫悠了,只是禿嚕起的一地塵土還跟騰云駕霧般。
關州府不允許難民們在城內停留,難民們走的是一條新開辟的土路,沿途沒有商鋪可以購買所需物品,即使路邊有三兩個攤販,也是不允許難民們逗留片刻。
關州府不允許難民們在城內停留,他們只能沿著新開辟的土路前行,沿途沒有商鋪可以購買所需物品,即便偶爾出現(xiàn)三三兩兩的攤販,也不允許難民們駐足停留。因此,這條路線似乎被精心策劃過,旨在避免難民們購物。
林奕可覺得,劉伍長和兩位士兵帶領他們所走的道路,像是后世旅行社精心策劃的線路。沿著城墻一路向南,沒有街道更沒有商鋪,映入眼簾的居民區(qū)都是一些低矮的瓦房,更像是貧民窟。這路線規(guī)劃得妥妥的,不給大家任何購物的機會。
周家莊這伙人倒是不在乎這些,畢竟有富家大戶和官府提供食物,或許到了下一個粥廠還能討要到一些衣物。
而這條路線顯然不是為他們特意準備的,沒聽劉伍長說嘛,官府特意劃定了可以購物的地方,只是價格不菲。
林奕可和周言郎都明白,這是針對性消費,讓那些有錢購買的富家大戶們,去固定的地方購物,既解決了帶隊士兵的津貼問題,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經(jīng)濟收入。這也不能說官府黑心,畢竟各地還設立了粥棚,關州府外還有那么多難民需要救助。
,
喜歡帶崽穿越請大家收藏:()帶崽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