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掠過,卷起細碎的沙塵。遠處,焦黑的戰(zhàn)場上升起幾縷未散的硝煙,更遠處是星星點點的村落燈火。兩人的目光在霞光中交匯,無需言語便已交鋒數(shù)個回合。
關于停戰(zhàn),需要達成的協(xié)議爭議點很多,清桅不知道他們談的多少,只能看到兩個人從太陽西斜,一直到日落于山,才有人終于動了。
陸璟堯驅馬前行,緩緩抬起手,伸向王瑞林。王瑞林盯著那只布滿槍繭的手,指節(jié)處還帶著新鮮的傷痕。一陣沉默后,他猛地一夾馬腹,上前與之握住。
"啪"的一聲脆響驚起群鳥,展翅飛越入天際。兩匹戰(zhàn)馬同時仰首長嘶,鬃毛在風中飛揚。山坡下的清桅看見,兩個對峙多日的背影終于并轡而立,在最后一縷夕陽中定格成剪影。
“多謝?!标懎Z堯說。
“不需要,不是因為你。”王瑞林神情淡漠。
“多謝你救了清桅。”陸璟堯真誠道,目光帶了笑意。
“那更需要。”王瑞林拍開他的手,一勒馬韁,“走了。駕!”
暮色漸濃,遠處的村莊亮起微弱的燈火。兩騎緩緩分開,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卻在同一輪血色殘陽下,朝著共同的敵人策馬而去。
第二天一早,王崇山的乘船行至紅葦泊。王瑞林立于渡口,父子二人長達四小時的密談,創(chuàng)下此生最長對話記錄。最終,王崇山拂袖而去的身影里透著罕見的妥協(xié)。
王瑞林望著父親遠去的身影,目光沉靜幽遠。他始終無法認同這種將家族置于國家之上的執(zhí)念,卻終于理解——這世上確有人,畢生心血只澆灌得活庭院里的一株松木。
同天,陸璟堯也著人送來了具體的停戰(zhàn)協(xié)議,泛黃的宣紙上,墨跡勾勒出撤軍界線、防區(qū)劃分,以及聯(lián)合抗日的秘密條款。有效期三年。
這場由外敵煽動、王家淪為棋子的內戰(zhàn),終在硝煙彌漫一月后落幕。東北軍的旌旗撤出黑松隘,王家鐵騎亦退出宣市,堅守佩城和寒江兩域。
——
哈城松風亭日式料亭,障子門內,燭火搖曳。高橋健次指尖輕敲桌面,俄制香煙在青瓷煙灰缸邊積了段慘白的灰。
"王桑,違約可不是好習慣。"他忽然開口,日語里夾著生硬的中文,像把鈍刀慢慢磨過皮肉,"關東軍給的三車軍火,難道是白送的么?"
對面穿長衫的男子額頭滲出冷汗:"高橋先生,實在是陸家突然——"
"噓。"高橋豎起食指,蘸著清酒在桌面畫了道線,"宣市到寒江城,本來該是王家的地盤。"手指突然劃過水痕,酒液濺到對方袖口,"現(xiàn)在嘛。。。。。。"
隔壁傳來三味線斷弦的錚鳴。高橋輕笑一聲,"如果王家不行,我自有其他人選。"
“當然,違約的懲罰也是有的?!备邩蚱鹕砝_障子門,月光將他的影子拉長到詭異的地步,"大日本帝國的耐心,比哈爾濱的冬天更短。"
夜風卷入,吹熄了最后一支蠟燭。黑暗里,只有香煙的紅光忽明忽暗,像未熄的戰(zhàn)火。
——
停戰(zhàn)達成,就在兩方進行撤軍防御之際,陸璟堯還沒有等到高橋健次日方的后續(xù),卻等來了一個讓他更為痛心疾首的消息。
陶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