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心念電轉(zhuǎn),瞬間便明白了空遠大師的深意。
他是打算讓張君寶先以少林《童子功》鑄就無上純陽根基,待其大成之后,再轉(zhuǎn)而修行那更為高深、且同屬佛門一脈、由他自創(chuàng)的《九陽神功》。
這條路穩(wěn)扎穩(wěn)打,確實能培養(yǎng)出一位佛門的絕頂高手。
然而,這個念頭剛一浮現(xiàn),就被楊過自己否定了。
他看著眼前這個眼神澄澈、靈性內(nèi)蘊的少年,一個更宏大、更契合其未來命格的圖景在他腦海中展開。
“未來的道門宗師,曠古爍今的張真人,怎能囿于佛門武學(xué),最終止步于一位佛門高僧?”
“他的道路,當(dāng)在道法自然,在陰陽變化,在開創(chuàng)那包容天下的太極之道!”
一念及此,楊過不再猶豫。
他臉上露出一絲溫和卻帶著某種宿命意味的笑容,對張君寶招了招手:“君寶,你過來?!?/p>
張君寶雖不明所以,但對這位氣度不凡、連空遠師祖都敬重有加的施主頗有好感,依言走近。
楊過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凝聚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靈光,輕輕點在了張君寶的眉心之上。
剎那間,兩股磅礴而玄奧的信息流,如同醍醐灌頂般,直接涌入張君寶的識海深處!
其一,并非完整版的《九陽神功》,而是當(dāng)年王重陽刻于古墓石壁上的那份初始的、草創(chuàng)的《九陽神功》綱要!
其中充滿了探索的痕跡、未盡的思緒,以及至陽至剛的原始道韻,更像是一篇充滿無限可能的“道論”,而非定型的功法。
其二,則是那部名震天下卻缺失了核心總綱的《九陰真經(jīng)》殘篇!其中包羅萬象,心法、療傷法門應(yīng)有盡有,偏偏少了那統(tǒng)御全局、闡述武學(xué)至理的總綱,留下無數(shù)的空白與懸念。
這兩部功法,一至陽,一至陰,卻都是殘缺不全的狀態(tài)。
它們?nèi)缤瑑深w蘊含著相反屬性卻又相互吸引的種子,被楊過一同埋入了張君寶的心田。
更有一句古老的偈語,如同洪鐘大呂,伴隨著功法信息回蕩在他的意識中:
“九陰九陽,孰弱孰強?陰陽共濟,天下稱皇!”
楊過此舉,意在深遠。
他并非吝嗇完整的功法,而是清晰地預(yù)見到,對于張君寶這等注定要開宗立派的絕世奇才而言,完整的功法反而是一種桎梏。
其中蘊含的前人過于成熟和固定的思想理念,容易禁錮住他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而這殘缺的、充滿未知與可能的九陰殘篇與九陽草創(chuàng)綱要,則是最好的“啟蒙”與“引子”。
它們能為他指明“陰”與“陽”這兩條武道極致道路的方向,卻不會告訴他具體的終點在哪里。
剩下的路,需要張君寶用自己的智慧和悟性去探索、去填補、去融合!
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跳出前人的框架,悟出那陰陽互濟、圓轉(zhuǎn)如意的太極至理,走出屬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張君寶雖年紀(jì)尚小,但靈性天成。
他閉目凝神,感受著識海中那兩篇截然不同卻又隱隱呼應(yīng)的玄妙經(jīng)文,雖然大部分內(nèi)容晦澀難懂,但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感與探索欲卻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自己面前緩緩開啟。
他緩緩睜開雙眼,目光中少了幾分孩童的懵懂,多了幾分清澈的明悟。